·

绿
写景
春天
咏物
情感
闺怨
写花
镜中意象
离别

译文

微微的月光映照着黄昏,小院里的青桐树绿得像玉一样。
门外的芳草萋萋,烟雾缭绕,笼中的灯光照亮了香车。
刚刚准备好一件轻纱小扇,趁着花丛下茶香刚刚散发出来。
镜子中的面容带着忧愁,衣襟上的碧绿唾液(此处可能是指装饰或饰物)仿佛在诉说着前世的情缘应该继续。
玉阶旁边,有许多芳心芳意,有一抹朱红色的琴弦打破这幽静独处。
都把明妃的清怨之情,化作春风中的一曲歌。
看到满眼的花朵光华映照成泪光,即使是像杜牧那样的老鬓发也仍然翠绿。
只能依靠消解怨恨的清酒,以及妆扮时照明的银烛来度过。

赏析

这首《琵琶仙·春莫与子珍饮桐花下》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词人樊增祥所作,描绘了一幅黄昏时分与友人共饮桐花下的画面。词中以“微月黄昏”起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小院中的青桐树在月光下如玉般晶莹,门外芳草朦胧,灯光映照着香车,增添了诗意。词人借景抒情,提到了准备生衣小扇,品味花底新茶的雅趣,以及对镜自照,忆起往昔梦境的感慨。"玉阶畔"的芳心被琵琶声打破孤独,仿佛弹奏的是王昭君的清怨,融入了春风之中。接下来,词人感叹眼前花光似泪,杜牧般的诗人虽鬓发依旧,却已感岁月无情。最后,词人借助美酒和明亮的银烛,希望能借此拂去心中的愁绪,展现出一种无奈而又坚韧的情感。整体上,这首词以景寄情,情感深沉,展现了词人在春日黄昏与友人共饮时的思绪流转。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宋·辛弃疾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绛都春·己未立春,珠院听歌,同东篱诸子
清末近现代初·陈洵
烘炉润鼓。渐春到镜奁,明珠先曙。汉苑洞箫,初试东风,流莺语。吟壶曾结神仙侣。共欢夕、梅边尊俎。岁华依约,红裁翠剪,彩花钗股。休负。双鬟为识,乍回首最在、骄尘红雾。蘸语夜潮.....
安公子(其二)
宋·柳永
梦觉清宵半。悄然屈指听银箭。惟有床前残泪烛,啼红相伴。暗惹起、云愁雨恨情何限。从卧来、展转千馀遍。任数重鸳被,怎向孤眠不暖。堪恨还堪叹。当初不合轻分散。及至厌厌独自个,却.....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