馀
东
道
中
范
公
堤
上
雨
云
黄
,
到
海
应
无
十
里
长
。
昼
市
乘
湖
卖
鱼
蟹
,
秋
田
杀
草
见
牛
羊
。
盐
官
俸
美
高
衙
在
,
刺
史
城
遥
百
姓
忘
。
父
老
不
忧
民
气
悍
,
于
今
世
乱
失
湘
乡
。
写景
秋景
咏物
怀古
抒情
民谣
秋收
亲情
忧民
译文
第一句“范公堤上雨云黄,到海应无十里长。”可以翻译为:在范公所修的堤坝上,雨后云雾呈现出黄色,放眼望去直至大海,目测路程应当不足十里长。
第二句“昼市乘湖卖鱼蟹,秋田杀草见牛羊。”可以解释为:在白天的集市上,人们乘船在湖中买卖鱼蟹;到了秋天,田野里的草被除尽,牛羊成群结队地出现。
第三句“盐官俸美高衙在,刺史城遥百姓忘。”的意思是:盐官的俸禄优厚,高官的府邸矗立在那里;刺史所治理的城池虽然遥远,但那里的百姓却安居乐业,忘却了烦恼。
第四句“父老不忧民气悍,于今世乱失湘乡。”可以理解为:当地的年长者并不担心民风强悍,然而如今世道纷乱,湘乡等地已经失守。
赏析
此诗描绘了范公堤上的雨景与繁忙景象,以及当地百姓的生活状态。首句“范公堤上雨云黄”以黄色的雨云渲染出一种沉郁的氛围,暗示着自然环境的阴沉与压抑。接着,“到海应无十里长”则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范公堤的长度,既表现了堤坝的壮观,也暗含了对自然力的敬畏。“昼市乘湖卖鱼蟹,秋田杀草见牛羊”两句生动地展现了当地渔民和农民的日常生活。白天,渔民们在湖上忙碌,售卖新鲜的鱼蟹;秋天,农夫们在田间劳作,割草放牧牛羊,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画卷跃然纸上。“盐官俸美高衙在,刺史城遥百姓忘”则从官员的角度切入,描述了盐官的高官厚禄与远离百姓的现实。盐官虽享受着优厚的待遇,但与百姓的距离却日益增大,似乎已经忘记了民众的疾苦。最后,“父老不忧民气悍,于今世乱失湘乡”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担忧。父老们或许不再为民生问题忧虑,但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失去了往日的和谐与安宁,湘乡这一地区也失去了往日的平静与秩序。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风光与人民生活的画面,更蕴含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与忧虑。
范当世
187首
范当世(1854~1905))字无错,号肯堂,因排行居一,号伯子。原名铸,字铜士。江苏通州(今南通市)人。清末文学家、诗文名家、桐城派后期作家,也是南通市近代教育的主要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光绪时入李鸿章幕府,常相与谈论政事,自负甚高,而终身坎坷。诗多沉郁苍凉之作,著有《范伯子诗文集》。2008年4月16日,“南通范氏诗文世家陈列馆”开馆。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题王元章画梅花
元·熊梦祥
水影晴光为写神,当时已是失天真。一从残角吹新曲,几向寒溪觅故人。缟袂归来犹有月,佩环飞去更无尘。莫言醉魄空离落,信把和羹属大臣。
六言
宋·陈起
破窗有子书鸦,杜门无客尝茶。春事应怜幽独,隔墙飞过杨花。
雨中(其三)
元末明初·蓝仁
燕仆多空垒,莺僵在远林。春霜晴不久,社雨冷难禁。妄动徵前失,深藏异此心。故山栖老鹤,永夜自长吟。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