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田园
记事
抒情
自然节气
手法
次韵

译文

译文:农民家里不存历书,但因为习惯他们能自己知道时节。
译文:当雨水充足时,插秧的时机就早;而当天气寒冷有霜时,种树则应稍晚。
译文:报晓的雄鸡在日出前辛勤劳作,夜晚则有守护者保护着文狸(一种动物)。
译文:我能够记住乡间的风俗,想要为它写一首关于楚茨(指田地或庄稼)的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乡村农人生活的质朴与智慧。开篇“田家不蓄历,习惯自知时”点出农民们依靠生活经验而非日历来感知时间,体现了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接着,“雨足栽秧早,霜寒种树迟”两句,通过雨水丰沛时早栽秧,霜寒时节晚种树,展现了农民们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利用自然规律进行农事活动的智慧。“司晨劳德羽,守夜护文狸”则以鸡鸣司晨和狸猫守夜两个场景,生动地刻画了乡村生活中动物与人类共同协作的和谐画面,鸡负责报晓,狸猫则在夜晚守护庄稼免受侵害,这些细节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生动性,也反映了农民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以及与之共生的生活哲学。最后,“风俗予能记,将为赋楚茨”表达了诗人对乡村风俗的深刻记忆和赞美之情,暗示他希望通过诗歌来记录和颂扬这种淳朴而充满智慧的生活方式,赋予了作品更深层次的文化意义。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明末清初时期乡村生活的日常景象,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展现了农民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他们对传统习俗的尊重和传承,是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画卷。

猜您喜欢

即事
清·爱新觉罗·弘历
春雨虽未寸,润泽已庆慰。却看云势重,羃䍥藏山翠。因之忆远近,一例被膏未。无何一二日,佳音来次第。保阳及古北,三寸均沾暨。喜已疑信半,奚曾遇往岁。秋麦既勃生,春牟即可艺。大.....
牧溪
宋·释妙伦
百草头边意已赊,鞭绳放下卧平沙。觉来古岸东风急,横笛一声山日斜。
和南皋春阴苦寒
明·黄衷
招摇先为转鸿濛,有客残貂尚避风。已觉南陬旸谷暗,悬知西塞雪庐穹。寻梅箬帽履何素,煨芋山炉火自红。独坐书床闲料理,三春云物会昭融。
和伯兄适庄访立斋
宋·王柏
园林襟带两三家,翁季怡怡意度嘉。时把酒杯倾月影,或烧石鼎煮天花。青编有味毋吾隐,白发无情任汝加。翠竹数竿新映石,岁寒只此是生涯。
和朱勿轩移居四首(其一)
清·刘天谊
闻君避地徙村西,门外饶看卉木萋。比舍牧樵元旧识,归家鸡狗讵多迷。小庭半作栽花径,隙地应添种麦畦。记取古人安宅训,何庸数尺炫榱题。
三文祠堂七月二日礼成作(其四)
宋·林希逸
卜筑虽殚岁月勤,事于州县不相闻。祠田更拟图升斗,要与春秋祭二分。
周伯范棋会以足疾不赴走笔寄坐客
宋·楼钥
里闾讲棋社,大要率且真。岂惟简苛礼,正欲聚首频。向来赏花约,深恐负此春。春来顾多事,殆如参与辰。今朝怡怡堂,坐上凡几宾。默计病或故,约略三数人。益知会合难,举酒勿问巡。棋.....
村居四首(其二)
元末明初·王冕
茅屋人看小,我居殊觉宽。云开山满座,雨过草平阑。古意琴三叠,清风竹万竿。养生无别具,壁上破瓢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