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新
仲
自
韶
州
寄
灵
寿
杖
并
诗
次
韵
答
之
苔
渍
岚
侵
几
百
秋
,
诗
仙
寄
我
海
南
州
。
携
来
应
自
滇
池
国
,
得
处
还
因
博
望
侯
。
吹
烛
会
寻
延
阁
老
,
挂
钱
肯
学
饮
家
流
。
杖
兮
莫
便
为
龙
去
,
扶
取
衰
翁
老
故
丘
。
写景抒情
咏物抒情
地方情感
借物寄情
讴歌友情
借杖抒情
节令
地域
译文
青苔浸润岚气侵扰已过几百个春秋,仿佛诗仙将我寄送到海南岛。
携带而来应该来自滇池国度,得到此物还因为博望侯的缘故。
吹灭烛火时或许会遇见延阁老,挂起钱财也不肯学习饮家之流。
拄杖的人啊,不要轻易化为龙离去,扶着我这个衰老的人回到故乡。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汪藻所作的《朱新仲自韶州寄灵寿杖并诗次韵答之》。诗中以朱新仲寄来的灵寿杖为引子,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首句“苔渍岚侵几百秋”,描绘了灵寿杖历经岁月侵蚀,仿佛见证了数百年的风雨沧桑,暗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接着,“诗仙寄我海南州”一句,既赞美了友人如同诗仙般高雅的情怀,又巧妙地将友人所在之地与海南州相联系,增添了地域文化的韵味。“携来应自滇池国,得处还因博望侯”两句,通过想象友人从滇池国带来此杖,并推测其背后可能蕴含的历史故事,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经历的敬佩。“吹烛会寻延阁老,挂钱肯学饮家流”则运用典故,借以表达对友人品格的赞赏。吹烛会寻延阁老,暗示友人追求知识、尊重长者的品质;挂钱学饮家流,则表明友人不拘小节、豪放洒脱的性格。最后,“杖兮莫便为龙去,扶取衰翁老故丘”两句,诗人以杖为喻,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希望友人不要轻易离开,而是陪伴自己一同老去,共同守候家乡。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灵寿杖这一物象,巧妙地融入了对友情、历史、文化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汪藻
339首
汪藻(1079~1154)北宋末、南宋初文学家。字彦章,号浮溪,又号龙溪,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汪谷之子。先世籍贯婺源,后移居饶州德兴(今属江西)。其著名代表作是《建炎三年十一月三日德音》。南宋初文学家。又号龙溪。汪谷之子。先世籍贯婺源,后移居饶州德兴(今属江西)。早年曾向徐俯、韩驹学诗,入太学,喜读《春秋左氏传》及《西汉书》。崇宁二年(1103)进士,任婺州(今浙江金华)观察推官、宣州(今属安徽)教授、著作佐郎、宣州(今属安徽)通判等职。《全宋词》录其词4首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