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
柯
园
晤
石
耳
山
人
劳
生
谁
复
澹
风
尘
,
石
耳
山
人
道
意
真
。
栗
里
曾
称
晋
处
士
,
叠
山
原
是
宋
遗
民
。
清
余
积
雪
萧
萧
发
,
危
挺
孤
嵓
落
落
身
。
莫
讶
武
陵
非
隔
世
,
桃
花
流
水
自
通
秦
。
怀古
写山
抒情
赞美
写景
山水
秋节
友情
译文
在忙碌的生活中,有谁能够再次归于淡泊的风尘呢?石耳山的隐士所说的意趣确实是真实的。
他曾经被赞誉为晋朝的栗里处士,而他的山峦则被视为宋朝的遗民。
积雪过后,清新的空气中,他的头发显得萧瑟;他孤身挺立在险峻的山崖上,显得独立而峻拔。
不要惊讶于武陵这个地方仿佛与世隔绝,有桃花流水的景象其实也可以通向尘世。
赏析
这首清代诗人马之骕的《盼柯园晤石耳山人》表达了对石耳山人淡泊名利、超凡脱俗品格的赞赏。首句“劳生谁复澹风尘”揭示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而“石耳山人道意真”则直接称赞山人的道心纯粹。接着通过典故,“栗里曾称晋处士”提及晋代的隐士,暗示石耳山人有古代高士的风范;“叠山原是宋遗民”则借宋代隐士谢枋得的典故,表达对其坚守遗民立场的敬意。“清余积雪萧萧发”描绘了一幅清冷而宁静的画面,象征着山人的高洁人格和清雅生活;“危挺孤嵓落落身”进一步刻画了他独立不群的形象,如同孤峰傲立于岩石间。尾联“莫讶武陵非隔世,桃花流水自通秦”借用桃花源的典故,暗示与石耳山人的相遇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如桃花源般有着内在的联系,表明诗人期待与他深入交流的愿望。整首诗以景寓情,通过对石耳山人形象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其人品的仰慕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