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
中
作
棱
棱
七
尺
骨
,
坐
卧
对
空
山
。
病
久
节
从
换
,
才
疏
官
较
閒
。
呼
儿
抽
药
裹
,
避
客
静
柴
关
。
乞
地
非
勾
漏
,
何
心
问
大
还
。
病中抒怀
山水田园
抒情感病
身心
表现人生态度
译文
我挺立着七尺身躯,坐在空旷的山里,静静凝视。
因为生病而长时间地等待病情好转,也因为自己的才疏学浅而得以有较为闲暇的官职。
我叫儿子拿来药包,避开访客,静静地关上柴门。
我虽然想要一块地但并非为了做官,因此心中并没有太多关于修炼大还丹的念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身患疾病、深居简出的文人形象。诗人以“棱棱七尺骨”开篇,形象地描绘了自己瘦削的身躯,与“坐卧对空山”形成对比,展现出一种与世隔绝的隐逸生活状态。“病久节从换,才疏官较闲。”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身体状况和内心感受。长期的疾病使得他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而“才疏”则暗示了他在官场上的处境,或许是因为才能不足或是不被赏识,导致他选择了较为清闲的生活方式。“呼儿抽药裹,避客静柴关。”这两句通过日常生活细节,展现了诗人在病痛中的无奈与孤独。他需要依赖药物维持健康,同时为了避免打扰,关闭柴门,独自面对病痛与寂寞。“乞地非勾漏,何心问大还。”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归隐生活的态度。他并非像古代炼丹求仙的道士勾漏先生那样寻求长生不老,而是以平和的心态接受自己的命运,或许在寻求心灵的平静与解脱。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面对疾病时的无奈、孤独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明代文人独特的隐逸情怀和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猜您喜欢
春雨遣兴
宋·陈宗远
静看何物不关情,屋角青梅子已成。巢拂旧尘迎社燕,花移新树欲流莺。寒生帘幕深春雨,暖卜园林甚日晴。病起无聊休把酒,东君去住亦堪惊。
病起示众
宋·释重显
门掩还同岁月摧,石窗经雨积莓苔。一床枕簟净名老,时见断云孤月来。
病疝自遣(其一)
明·王彦泓
独客秋闲病思孤,隔窗幽草覆啼蛄。诗书枕畔支歌案,山水床前展画图。频视篆香知刻漏,偶敲方响代传呼。侍儿叶戏耽清昼,拟买红藤代汝扶。
偶书
宋·宋祁
病骨岩岩怯早衰,月枝三绕寄身危。避风宁望鶢鶋享,出卜频遭偻句欺。烟糁蔽江怀隐伴,雨苗颓垄负耕期。开年几许他乡泪,尽付穷途与素丝。
二月八日,与黄焘僧昙颖过逍遥堂,何道士宗一问疾
宋·苏轼
安心守玄牝,闭眼觅黄庭。问疾来三士,浇愁有半瓶。风松时落蕊,病鹤不梳翎。樽空我归去,山月照君醒。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