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
园
春
临
死
不
惧
,
临
危
不
惊
,
何
碍
何
妨
。
纵
刀
锯
在
前
,
鼎
锅
居
后
,
当
斯
之
际
,
观
作
寻
常
。
天
汉
桥
头
,
睢
阳
城
上
,
两
处
成
名
一
样
香
。
精
忠
操
,
何
堪
与
比
,
出
冶
坚
钢
。
江
山
几
见
兴
亡
。
□
野
草
平
原
总
战
场
。
慨
区
区
忍
死
,
偷
生
恃
宠
,
欺
孤
虐
寡
,
敢
并
遗
芳
。
庙
食
从
今
,
纲
常
不
弛
,
功
烈
何
如
郭
汾
阳
。
千
秋
下
,
论
二
公
节
义
,
天
地
难
量
。
悼亡
战争
抒情
赞美
壮志豪情
咏史
赏析
这首元代沈禧的《沁园春》词,以豪迈的笔调描绘了一位英勇无畏的人物形象。开篇“临死不惧,临危不惊”展现主人公面对生死的大无畏精神,即使面临刀锯鼎锅的极端困境,也能视若平常。接下来,词人将主人公与汉代名将霍去病和唐代名臣郭子仪相提并论,赞美其精忠报国的品质,坚韧如刚。词中通过“天汉桥头,睢阳城上”象征其在历史上的赫赫战功,强调其名声与英雄郭汾阳相当。对国家兴亡的感慨,以及对那些苟且偷生、欺压弱小者的批判,显示出词人的正义感和对高尚节义的坚守。结尾处,词人高度评价这位英雄的功绩,认为他在千秋万代中,其节义将与天地同辉,难以衡量。整首词情感激昂,语言铿锵有力,充分展现了作者对中国古代忠臣义士的敬仰和对社会公正的呼唤。
沈禧
54首
[元](约公元一三五四年前后在世)。生卒年及生平均,约元惠宗至正中前后在世。工词善曲,有竹窗词一卷,(今存强村丛书中)散曲八套;亦单行,名曰竹窗乐府
猜您喜欢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江行吊宋齐邱
宋·辛弃疾
尝笑韩非死说难,先生事业最相关。能令父子君臣际,常在干戈揖逊间。秋浦山高明月在,丹阳人去晚风闲。可怜千古长江水,不与渠侬洗厚颜。
高宗皇帝挽词(其三)
宋·韩彦质
八秩归希有,三灵感具衣。鼎湖龙已远,汾水雁空飞。羽卫愁无色,风云惨不晖。惟馀功与德,千古叹巍巍。
夏夜与季平萧氏台听涛,追话旧事作
清·丘逢甲
大海惊涛似昔时,高台同听不胜悲。五年乡泪愁中制,半夜军声梦里驰。铁弩何时开越国?素车终古走灵胥。如闻鹿耳鲲身畔,毅魄三更哭义旗。
述怀一首
唐·杜甫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朝廷慜生还,亲故伤老丑。涕泪授拾遗,流离主恩厚。柴门虽得去,未忍即开口。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比.....
悼亡八首(其七)
宋·陆佃
百花流转逐浮萍,柔质那堪殒妙龄。画手若能图列女,玉颜应许上丹青。
破虏凯歌二十四首(其十四)
宋·周麟之
何事图形到九墀,岂容鬼质近神奎。君王欲作诸戎戒,不惜云章手自题。
真定王节妇习氏
元·张翥
青春忽掩镜鸾悲,大节生全死不辞。夫目九泉无瞑日,妾身百岁有归时。天高地厚心如石,女嫁男婚发已丝。东观只今多直笔,为书青简配桓嫠。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