竿
西
写景抒情
舞女
宴姬
歌舞娱乐
场景
闺怨情感
对自然物的赞美

译文

歌舞女与燕地美女,她们的楼阁和风尘女子不同。
她们的头发变化多端,或散乱或梳理成小垂手的样子。
她们在蜀国弹奏钓竿似的乐器,在新城折取杨柳枝条。
她们用玉案摆放着西王母的桃子,用蠡杯盛着石榴酒。
她们的罗帐与甲帐不同,房门在辛壬方位却散发着温暖的光辉。
夜夜明月照耀,时时为她们整理更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社会中不同女性角色的生活场景与情感世界,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她们各自独特的风貌与情趣。首先,诗中提到“舞女及燕姬,倡楼复荡妇”,描绘了舞女、燕姬以及倡楼中的女子和荡妇的形象。这些女性角色在不同的场合中展现着她们的魅力与风情,她们的生活充满了歌舞升平的欢乐与自由。接着,“参差大戾发,摇曳小垂手”这两句通过形象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舞女们轻盈的动作与飘逸的姿态,仿佛她们的发丝在空中舞动,手臂在风中轻轻摇曳,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感。“钓竿蜀国弹,新城折杨柳”则将视角转向了更为日常的场景,通过钓鱼和折柳的活动,展现了人们在自然中寻求乐趣与宁静的一面。这里既有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蕴含着对生活闲适状态的向往。“玉案西王桃,蠡杯石榴酒”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通过描述珍贵的玉案上摆放着西王母的仙桃,以及用蠡壳制成的小杯盛放着石榴酒,暗示了一种高雅而富有情调的生活方式。这些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丰富性,也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品味。最后,“甲乙罗帐异,辛壬房户晖”通过对比不同房间的装饰与氛围,展现了社会阶层的差异与多样性。尽管环境各异,但每个空间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反映了人们对于居住环境个性化追求的普遍性。“夜夜有明月,时时怜更衣”则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变化的敏感。明月之夜,更衣之时,都是生活中值得铭记的美好瞬间,诗人以此提醒读者要珍惜当下,感受生活中的每一刻。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古代社会中不同女性角色的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萧纲

281首
梁代文学家。即南朝梁简文帝。梁武帝第三子。由于长兄萧统早死,他在中大通三年(531年)被立为太子。太清三年(549年),侯景之乱,梁武帝被囚饿死,即位,大宝二年(551年)为侯景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