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

(

)

秋景写景
情感
虚实结合
自然之节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秋怀三十六首(其一)》。诗中描绘了初秋夜晚的景象,以星辰璀璨和小雨后的清凉为背景,展现出季节更替带来的自然变化。"七月夜初长,星斗争煌煌",描绘了夏末秋初的夜晚,星星繁多且明亮,暗示着时光的推移。"庭除经小雨,枕簟生微凉",写出了小雨过后庭院的清新与枕席上微微的凉意,让人感受到秋意渐浓。接下来的两句"照物无遁形,虚鉴自有光",运用象征手法,星月之光照亮万物,无所遁形,寓意智慧洞察力无所不在。而"照事无遁情,虚心自有常"则进一步延伸,暗示人应如明镜般洞察世事,同时保持谦虚之心,遵循事物的本质规律。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借景抒怀,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迁的敏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邵雍

1553首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猜您喜欢

徐松涛御史(其一)
清·钱澄之
清秋天外一鸿嘶,万事伤心日落西。坎路情痴潘岳子,出关肠断伯鸾妻。麻鞋野阔迷风雨,牛尾江喧乱鼓鼙。但得追随拚负杖,白云深处好提携!
舣舟登滕王阁
宋·戴复古
散步登城郭,维舟古树傍。澄江浮野色,虚阁贮秋光。却酒淋衣湿,搓橙满袖香。西风吹白发,犹逐少年狂。
秋兴四首(其一)
宋末元初·方一夔
坐卧足清幽,何须定远侯。一檐霜竹月,四壁夜虫秋。酒不推辞醉,诗能断送愁。可怜江令老,万里返南州。
怀焕之连阳
明·释今无
徵兵羽檄急连阳,清啸刘琨引盻长。投分十年乾茗碗,求仁三月凛秋霜。鸟啼夜垒云侵槊,气薄长蜺酒满觞。自是经纶本邹鲁,不从利钝苦商量。
寄怀黎群献
明·李孙宸
一从江上别,万里各风烟。去住心宁异,交亲意自怜。梦归芳草渚,人远白云天。秋雁南来少,应无只字传。
妾薄命六首(其一)
宋·林景熙
盈盈梁家姝,奕奕晋朝使。斛珠不论赀,得备巾栉侍。一笑金谷春,列屋俱敛避。岂知锦步温,巳复为愁地。念主惠妾深,缘妾为主累。楼头风雨深,残花抱春坠。
秋物十咏
清·卢德嘉
天路悠悠近紫微,孤云往返欲何依。风高鹤背千门出,雨冷龙腥半夜归。裁锦漫誇凌汉赋,薄罗将就补寒衣。与君好结閒中伴,莫逐狂猋到处飞。
次韵戏族兄存耕翁再纳宠姬(其二)
宋·汪炎昶
香风轻漠绣帘春,乐事从来不厌新。已有昭华君未惬,若逢嫫母我犹珍。虚烦设醴长为客,幸不闻歌足恼人。欲赋高唐追宋玉,终嫌想像未如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