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写景
山水
地点
抒情
秋天
抒情兼怀古
咏物
情感
思乡
佳节
秋节

译文

秋风飒飒声中林涛动,我们一同踏着石阶攀登卧龙山。
道路被西陵的溪流隔开,门前的南镇则有千峰耸立。
湖面广阔如碧落,诗情画意竞相涌现;高塔耸立,仿佛青冥中涌出,画作层层叠叠。
并非只有登高才能赋诗的人才能欣赏此景,可叹的是猿猴和鹤也能自得其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登临蓬莱阁的景象,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自然风光的壮丽。"林声摵摵动秋风"一句,通过落叶的声音传达出秋意浓厚的氛围。"共蹑丹梯上卧龙",比喻攀登山阶如龙腾,形象地写出登阁的艰辛与期待。"路隔西陵三两水,门临南镇一千峰",描绘了阁楼周围的山水景色,远处的江水和连绵的山峰构成了一幅开阔的画卷。"湖吞碧落诗争发",形容湖面广阔,仿佛能包容天地,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塔涌青冥画几重",写阁楼塔尖直插云霄,如画卷般层层叠叠,增添了空间的深远感。最后两句"非是登高能赋客,可怜猿鹤自相容",表达了诗人并非专为吟诗作赋而来,而是欣赏这自然和谐的环境,感叹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整体来看,秦观的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蓬莱阁的景致,寓情于景,既有登高望远的豪情,又流露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

秦观

571首
秦观(1049年—1100年9月17日),江苏高邮人(现高邮市三垛镇武宁秦家垛),字少游,一字太虚。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苏轼曾戏呼其为“山抹微云君”。秦观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但在秦观现存的所有作品中,词只有三卷100多首,而诗有十四卷430多首,文则达三十卷共250多篇,诗文相加,其篇幅远远超过词若干倍。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