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
建
宁
林
知
丞
阙
下
家
声
世
所
宗
,
九
侯
圭
组
叠
仍
重
。
清
风
直
节
千
寻
耸
,
洪
度
澄
陂
万
顷
容
。
教
子
辛
勤
方
折
桂
,
为
官
清
退
谩
哦
松
。
活
人
未
遂
平
生
志
,
挥
涕
俄
惊
四
尺
封
。
怀旧
追思
赞颂
赞美
写人
抒情
读书
励志
悼亡
离别
译文
第一句“阙下家声世所宗,九侯圭组叠仍重。”描述的是在古代的皇宫门前,家族的声望被世人所尊重,九侯的官印和圭组(古代官印和仪仗用品)重重叠叠地展现出来,表示家族的显赫地位和尊贵身份。
第二句“清风直节千寻耸,洪度澄陂万顷容。”描绘的是一种高洁的品格和宽广的胸怀。清风中挺拔的节操高耸入云,洪大的气度能容纳万顷碧波,暗示着作者拥有高远的气质和广大的心胸。
第三句“教子辛勤方折桂,为官清退谩哦松。”说的是教育子女要勤奋努力,才能像攀折桂枝一样获得成功;而做官则应该清廉自守,闲暇时可以吟咏松树,享受清静的生活。
第四句“活人未遂平生志,挥涕俄惊四尺封。”表达的是作者的遗憾和悲伤。尽管他活着的时候做过很多事情,但并未能实现自己一生的志向。他悲伤地挥泪告别,忽然发现自己的封土已经四周,意味着自己已经离世。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宓悼念建宁林知丞的作品。诗中首先赞扬了林知丞家族声望显赫,地位崇高,暗示其在社会上有着崇高的威望和深厚的家族传统。接着,诗人赞美他的品行高洁,如同清风劲节,人格高尚,气度宏大,如同深广的池塘能容纳万物。诗中提到林知丞对子女教育的辛勤付出,期待他们能像折桂一样取得优异成就,显示出他对后代的殷切期望。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林知丞为官清廉、淡泊名利的赞赏,他虽退居二线但仍保持松柏般的操守。然而,诗人惋惜的是,林知丞未能完全实现他毕生的济世救民之志,这让他感到悲痛,最后以泪洒四尺之封,表达了深深的哀思。整体来看,这是一首深情而感慨的挽诗,展现了对故人的敬仰和对其未能实现理想抱负的遗憾。
猜您喜欢
喜彬上人见访
唐·齐己
高吟欲继沃州师,千里相寻问课虚。残腊江山行尽处,满衣风雪到闲居。携来律韵清何甚,趣入幽微旨不疏。莫惜天机细搥琢,他时终可拟芙蕖。
读于忠悯杨椒山两公行录不觉拍案
明·张家玉
前有于兮后有杨,须眉男子两堂堂。全忠自古难全孝,何况家亡与国亡。
挽徐季节先生(其一)
宋·孙应时
语言平谈骨清癯,谁似黄山一老徐。眼底不知人富贵,腹中惟有古诗书。平生义薄云天上,日暮家无儋石储。试问台人君识否,此翁元不事名誉。
拙吟一首奉寄叔固贤表
明·谢孟安
忆昨与君别,春风三月时。感君不我弃,祖饯当路歧。斗酒不成欢,挥手重致词。别来今几月,两地遥相思。人生贵知己,爱我其有谁。惟君颇同调,缔交无所疑。君如云间鹤,饮啄思天池。天.....
挽黄通判明叔座主
宋·度正
政在伾文过十年,几多岩穴老英贤。公车牍上皆亨路,夜壑舟移閟下泉。事业鼎彝千古恨,文章衣钵万灯传。兑斋遗稿今无恙,更看诸郎各勉旃。
鲁生行赠通甫
清·缪徵甲
君家仲连不帝秦,风高七国推奇人。后来鱼头老参政,立朝蹇谔称直臣。君生自顾非录录,肝胆照人炯双目。读书养气四十年,鹤立鸡群迈流俗。国家正逢全盛时,朋侪尊酒但论诗。惟君忧深且.....
南城校文联句
元·宋本
天街丽奎文,王都会髦弁。奉璋来峨峨,佩玉坐宴宴。揖庭雁鹜立,干禄虎豹变。解衣三褫带,束卷一如縳。蜂房磬折入,铃素宫悬奠。沈墨翻玄江,炬蜡烧赤电。冥思嗒移精,幽探寂凝眄。刻.....
送人赴遵化主簿
明·金幼孜
昔闻作簿数仇香,文采如君更莫当。岂谓凤鸾栖枳棘,终看骐骥骋康庄。花前对酒清歌发,马上看山别意长。珍重到官敷善政,都门翘首日相望。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