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城
路
·
寄
子
发
暮
云
春
树
江
东
远
,
十
年
软
红
尘
井
。
雨
屋
酣
歌
,
月
楼
醉
倚
,
还
倩
天
风
吹
醒
。
青
镫
耿
耿
。
算
除
却
渊
明
,
谁
怜
孤
影
。
自
卷
荷
衣
,
石
床
高
卧
翠
微
冷
。
山
空
但
觉
昼
永
。
旧
游
花
柳
梦
,
不
忍
重
省
。
燕
子
梁
空
,
鸡
儿
巷
静
,
休
说
长
安
风
景
。
丹
台
路
迥
。
怎
见
得
玄
都
,
□
□
芳
径
。
共
理
瑶
笙
,
凤
凰
花
外
听
。
山水田园
写景
怀古
抒情
情感
思乡
秋节
写雨
地点
台城
风景赞美
译文
暮色中的云彩和春日的树木相映成趣,远离江东之地。十年的红尘岁月恍如一梦。
在雨天屋内畅快高歌,月下倚楼沉醉,多么希望能有天风来将我吹醒。青色的灯光在黑暗中闪烁。
除了陶渊明,又有谁会怜惜我孤独的身影呢?
我自卷起荷叶边,躺在石床上,高卧于翠绿的山间,只觉山空昼长。
回忆起过去的游历,那些花柳的梦境,如今却已不忍再重温。
燕子梁空空如也,鸡儿巷静无一人,不必再提那长安的风景。丹台的道路遥远难寻。
玄都的芳径如何能被世人共见?我与你共吹瑶笙,在凤凰花外聆听它的声音。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种淡泊名利、超脱尘世的意境。开篇“暮云春树江东远,十年软红尘井”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时间流逝和个人功名利禄的渺小。诗人在长期的隐居生活中,对世间纷争已经淡然处之。“雨屋酣歌,月楼醉倚,”这两句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他不仅享受着隐逸的闲适,更有着深厚的情感寄托于自然之美。然而,“还倩天风吹醒”一句,则透露出诗人虽乐在山林之间,却也明白不能永远沉醉,须要有所警醒。“青镫耿耿。算除却渊明,谁怜孤影。”这里的“青镫耿耿”可能指的是夜深人静时的寂寞感,诗人通过“算除却渊明”一语,表达了对历史人物渊明(即北宋文学家苏轼)的怀念和同情。接下来的“自卷荷衣,石床高卧翠微冷。山空但觉昼永。”则是诗人在自然界中寻找精神寄托的写照。通过“自卷荷衣”等动作,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融入和享受,同时也反映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旧游花柳梦,不忍重省。”此句透露出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但又有着不愿再次深陷其中的无奈。最后,“燕子梁空,鸡儿巷静,休说长安风景。丹台路迥。怎见得玄都,□□芳径。共理瑶笙,凤凰花外听。”则是诗人对于过去繁华世界的一种放弃和超越。在这里,他通过对自然之美的欣赏,表达了对精神境界的追求。总体而言,此诗以其淡远、超脱的意境,描绘了一位隐逸者的心路历程,展现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态度和个人情感的深刻表达。
仇远
780首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