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西
仲
秋
日
闻
莺
诗
不
待
风
霜
剪
碧
林
,
柳
阴
忽
见
一
梭
金
。
似
传
西
帝
宸
游
信
,
空
惹
东
窗
梦
觉
心
。
暂
辍
笙
歌
聊
试
听
,
既
无
桃
杏
莫
须
吟
。
旧
交
燕
子
归
何
处
,
好
倩
宾
鸿
为
嗣
音
。
写景
咏物
秋天
写鸟
抒情
怀旧友情
燕子
仲秋
译文
译文:不必等到风霜来修剪碧绿的树林,柳树的阴凉下突然看到一束金色的东西。
译文:似乎传来了西王母出游的讯息,这徒然引起了我从东窗下梦醒后的心情。
译文:暂时停止演奏笙歌,试着聆听一下周围的声音。因为没有桃杏等春色,所以也不必吟咏诗歌。
译文:过去的燕子不知道归向何处,希望宾鸿(一种大雁)能替我传递音讯。
赏析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仇远的作品,题为《和西仲秋日闻莺诗》。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淡雅而又不失深邃的情怀。“不待风霜剪碧林,柳阴忽见一梭金。”这两句描绘了初秋时节的景象,风尚未起,树木尚未被秋风剪裁,但在碧绿的柳树之中,却已经透露出金色的光彩。这里的“一梭金”可能是指初秋时节柳丝间偶尔露出的金黄色,这种景致既展示了自然界的细腻变化,也映射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敏锐感知。“似传西帝宸游信,空惹东窗梦觉心。”这两句则将现实与神话交织在一起,“西帝”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西王母,宴游于瑶池之上,而诗人似乎从柳丝间金色的闪烁中感受到了那种超凡脱俗的仙境之美。然而,这种美好又只是一场梦,醒来后却空留惆怅。“暂辍笙歌聊试听,既无桃杏莫须吟。”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对音乐和文学创作的态度。在没有了桃红柳绿的景致之后,也就失去了吟咏之兴。这种情感流露显示了诗人对自然界的依赖,以及他内心对于美好事物的渴望。“旧交燕子归何处,好倩宾鸿为嗣音。”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旧友的思念和期盼。燕子即燕子的比喻,指的是那些在春天一同嬉戏的朋友,如今他们都已各奔东西,诗人心中充满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他希望通过与宾鸿(可能是另一位友人的名字)的交流,重温旧日的情谊。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雅而又不失深邃的情怀,以及诗人对于自然界和人间美好的追求与留恋。
仇远
780首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猜您喜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赋得弱柳鸣秋蝉
隋末唐初·李世民
散影玉阶柳,含翠隐鸣蝉。微形藏叶里,乱响出风前。
宫怨
唐·司马扎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江汉
明·蒋主孝
江汉同流接混茫,萧萧芦荻雁南翔。姓名不到公卿府,泉石喜游君子乡。青眼昔年羞阮籍,白头今日老冯唐。思乡怀古浑閒事,酾酒椎牛兴自长。
雨中(其三)
元末明初·蓝仁
燕仆多空垒,莺僵在远林。春霜晴不久,社雨冷难禁。妄动徵前失,深藏异此心。故山栖老鹤,永夜自长吟。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西畴诗老贻白鱼一双七叠手字韵谢之
清·吴之振
黄犊长子孙,放浪溪山久。江南千石鱼,利较力田厚。蓑笠乞网师,笭箵结溪友。相逢菰芦间,不复问谁某。女阳西郭西,古城上培塿。一卷冰雪诗,得自钱手。未许掩瑕瑜,底用饰疵垢。贻.....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