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月
丙
辰
迎
土
山
龙
王
入
郛
秋
阳
皓
皓
人
皆
苦
,
安
得
清
风
扫
残
暑
。
河
流
欲
断
泉
脉
乾
,
一
望
高
田
变
焦
土
。
洮
湖
白
龙
迎
入
城
,
行
道
烧
香
入
亭
午
。
青
天
已
响
阿
香
车
,
平
地
未
见
商
羊
舞
。
昔
时
曾
说
雨
催
诗
,
今
朝
还
要
诗
催
雨
。
愿
龙
速
降
神
力
澍
甘
霖
,
万
落
千
村
熟
禾
黍
。
秋景
祈雨
写景
抒情
赞美
祈愿
夏天
田园
咏物
龙王
译文
秋天的太阳明亮耀眼,人们都感到苦热难耐,多么希望能有清风拂面,扫去这残存的暑气。
河流的水量减少,泉水几乎干涸,放眼望去,肥沃的田野变得焦黄如土。
仿佛是洮湖的白龙游入城中,街道上的人们燃放烟花和香火来欢迎,时间到了正午也不愿离去。
抬头望去天空已传来雷声(暗示即将下雨),但平地上却还未见商羊舞动(商羊舞是古代传说中的求雨之舞)。
过去曾说雨能催生诗情,而今也期待着诗能呼唤雨来。
希望龙神能迅速降临,施展神力降下甘霖,让万落千村的禾黍得以成熟丰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炎热干旱的夏日景象,诗人通过对秋天阳光的描述,反映出人们对于凉爽气候的渴望。"安得清风扫残暑"表达了这种心愿,同时也透露出了一种急切的情绪。接下来的几句“河流欲断泉脉乾,一望高田变焦土”生动地展示了干旱的严重性,河流几乎干涸,山泉也快要枯竭了。高田上的作物已经变得焦黄,这些形象都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干旱的忧虑。"洮湖白龙迎入城,行道烧香入亭午"则是说到了一个特定的仪式,即迎接龙王的活动,以求得雨水。这里的“白龙”可能是指龙王的象征,而非真实存在的生物。这一部分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崇拜的一种方式,希望通过宗教或迷信的仪式来改变不利的气候条件。"青天已响阿香车,平地未见商羊舞"这两句似乎是在描述一种期待中的景象。阿香车可能是某种神明的象征,而商羊舞则是一种古代祭祀活动中的人们舞蹈。这两句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天气的渴望,以及通过宗教活动来呼唤风雨的一种信念。最后两句"昔时曾说雨催诗,今朝还要诗催雨。愿龙速降神力澍甘霖,万落千村熟禾黍"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来召唤雨水的愿望。这是古代文人常有的情感表达,即通过文学创作来影响自然界。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造诣,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一种社会心态和对自然力的无奈。在那个时代,人们对于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非常弱,因此只能寄希望于超自然的力量,以求得生存所需的雨水。
仇远
780首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猜您喜欢
公事后禁门三首(其一)
明·蔡羽
龙輴金铺丽,蜚廉贝阙县。燕藏朱户网,花隔绮疏烟。刻漏虚银箭,宫槐积翠钱。瑶台夜夜月,不复妒婵娟。
西畴诗老贻白鱼一双七叠手字韵谢之
清·吴之振
黄犊长子孙,放浪溪山久。江南千石鱼,利较力田厚。蓑笠乞网师,笭箵结溪友。相逢菰芦间,不复问谁某。女阳西郭西,古城上培塿。一卷冰雪诗,得自钱手。未许掩瑕瑜,底用饰疵垢。贻.....
满江红·江村夏咏十首(其四)
清·陈维崧
碧浪初圆,凭水阁、脱巾独立。谁作伴、数竿篱竹,一瓯茗汁。似有声来茶硙转,断无人处村舂急。正日长、拨闷枕书眠,斜川集。槿花上,珠堪吸。豆花底,凉堪裛。看瀰茫一派,雨蓑烟笠。.....
得闲亭
宋·许棐
柳风虽小丝丝袅,花雨无多点点香。惟有吟毫闲未得,染红濡绿一春忙。
齐天乐·树园、橘公乘月来过,东坡泛舟赤壁之夕也。客去为词
清末近现代初·陈洵
盟鸥不管今何夜,鹤声露华偏警。去烛听秋,钩帘坠叶,清绝吾庐人境。孤光照岭。看如此江山,也堪乘兴。柳下扁舟,故开图画放吟咏。迎风一笑动竹,素心晨夕数,凉味同永。镜底无尘,尊.....
鹧鸪天五首(其三)
清·李慈铭
夏里山阴总是秋,清凉五月足勾留。乱蝉古木多藏寺,曲水修篁半结楼。村落静,野塘幽,藕花多处便停舟。披衿别人风前思,闲向桑阴看饲牛。
湖寺拥碧轩
元·张雨
喧寂一尘隔,湖滨出宝坊。荷阴分补衲,水气杂烧香。书勘乌皮几,茵敷白?床。从来已公屋,诗客许徜徉。
满江红(其九)倦游初归顾庵绎堂处实既庭枉集草堂用顾庵原韵
明末清初·尤侗
梅雨廉纤,问昨夜、小池微涨。漫一笑、征衫乍脱,故园无恙。翠箨移来石径侧,黄鹂啼到桐阴上。更村村、烟火起农歌,田家饷。报有客,扁舟漾。看满座,兰亭唱。喜酒徒相对,欲倾家酿。.....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