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行
船
十
二
阑
干
和
露
倚
。
银
潢
淡
、
玉
蟾
如
洗
。
万
籁
无
声
,
纤
云
不
染
。
目
断
楚
天
千
里
。
自
把
黄
花
闲
数
蕊
。
空
招
隐
、
湘
君
山
鬼
。
古
剑
埋
光
,
孤
灯
倒
影
,
咄
咄
树
犹
如
此
。
写景抒情
山水场景
怀古情感
夜晚
思乡情感
译文
十二栏杆旁,露水沾湿衣衫。银色的银河渐渐变淡,如玉的月亮洁净无瑕。
万种声音悄然无息,轻柔的云朵没有被染上一点色彩。我望着远方的楚天,它的广阔延伸至千里之外。
我独自手握黄色的花朵,无聊地数着它的花蕊。心中不禁暗自思忖,也许我正在招引着湘君山中的鬼神。
古剑虽已埋入尘土,但它的光芒仍旧不减。孤灯的影子倒映在地上,令人感叹,树依旧如此,但人却已不再年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独自徜徉于夜色之中的情境。"十二阑干和露倚",诗人用冷清的月光来渲染环境,让人感受到一种清辉灿烂却又带着淡淡寒意的氛围。"银潢淡、玉蟾如洗"则是对这种清冷之景的进一步描绘,月亮像被水洗过一样纯净无暇。"万籁无声,纤云不染"表达了一种静谧无声的夜晚,连细小的云朵都像是未受任何污染那样洁净。这种环境让人感觉到一种远离尘嚣、心灵得以宁静的状态。"目断楚天千里"中,“目断”意味着视线所及之处,诗人眼中的世界已经不再局限于近在咫尺,而是望向遥远的地方。这里的“楚天”通常指的是南方,特别是古代的楚国地区,所以这句话也许是在表达一种对远方的无尽眷恋。"自把黄花闲数蕊"则是诗人在这种超然物外的夜晚,独自一人静观黄花,感受着生命中的寂寞与孤独。接下来的"空招隐、湘君山鬼"中,“空招”意味着虚无缥缈,而“隐”则是指远古的隐者。这里可能是在表达诗人对那些已经消逝在历史长河中的先贤、先烈有一种精神上的向往与呼唤。最后,"古剑埋光,孤灯倒影,咄咄树犹如此"则是对这种夜晚环境的一种象征性描写。古剑的光芒被尘封的历史所掩盖,而孤灯在水中投射出摇曳的倒影。这一切都像是时间长河中的某个瞬间,静止不变。而"咄咄树犹如此"则是对这种永恒与静谧的再次强调,仿佛连大自然也在向我们诉说着一种沉默而庄严的话语。
仇远
780首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猜您喜欢
晚行舍后
宋·陆游
略彴东边一径深,杖藜行饭当登临。稷山并海出遥碧,禹穴生云成暮阴。残岁自兴游子感,少年谁解老人心。归来灯火参差夜,倦倚胡床续短吟。
蒹葭
先秦·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
集句联
清·何绍基
大开窗牖纳宇宙;醉与花鸟为交朋。
秋思二首(其二)
宋·陆游
日落江城闻捣衣,长空杳杳雁南飞。桑枝空后醅初熟,豆荚成时兔正肥。徂岁背人常冉冉,老怀感物倍依依。平生许国今何有,且拟梁鸿赋五噫。
自跋江西道院集戏答客问(其一)
宋·杨万里
问我来朝南内南,便从花底趁朝参。新诗犹作江西集,为带筠州刺史衔。
和友人戏赠二首(其一)
唐·李商隐
东望花楼会不同,西来双燕信休通。仙人掌冷三霄露,玉女窗虚五夜风。翠袖自随回雪转,烛房寻类外庭空。殷勤莫使清香透,牢合金鱼锁桂丛。
广陵杂咏(其二)
清·吴山
一榻残书兼旅思,半窗镫火与疏钟。静看六代江南志,坐尽维扬夜雨浓。
留别雪堂呈子瞻
宋·释道潜
策杖南来寄雪堂,眼看花絮老风光。主人今是天涯客,明日孤帆下渺茫。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