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珍
溪
朱
南
凤
书
院
雁
荡
诸
峰
尽
向
西
,
芙
蓉
水
落
到
珍
溪
。
琼
枝
玉
树
连
书
屋
,
白
石
清
泉
带
柳
堤
。
雨
过
杏
川
看
犊
饮
,
春
深
草
阁
听
莺
啼
。
眼
前
即
是
神
仙
地
,
何
必
桃
源
更
问
蹊
。
写景
地点
春天
写水
写鸟
抒情
读书
赞美
山水
赏析
这首明代朱谏所作的《题珍溪朱南凤书院》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雅致的山水书院景象。诗中以雁荡诸峰、芙蓉水、珍溪、琼枝玉树、白石清泉、杏川、草阁、以及春日里的牛羊饮水、黄莺啼鸣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宛如仙境的氛围。首联“雁荡诸峰尽向西,芙蓉水落到珍溪”开篇即以雁荡山的壮观景象和芙蓉水的流动,引出珍溪这一地点,展现了一种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意境。接着,“琼枝玉树连书屋,白石清泉带柳堤”两句,通过“琼枝玉树”、“白石清泉”的描绘,不仅凸显了书院环境的清幽雅致,也暗喻了知识与自然的完美结合,象征着学习环境的高洁与纯净。“雨过杏川看犊饮,春深草阁听莺啼”则进一步展现了书院周边四季变换中的生机与和谐。雨后的杏川,牛羊在溪边饮水,春深时节,草阁中传来黄莺的啼鸣,这些生动的画面不仅增添了诗的韵律美,也寓意着书院内学子们在自然的怀抱中求知、成长的过程。最后,“眼前即是神仙地,何必桃源更问蹊”一句,诗人以“神仙地”和“桃源”这两个富有诗意的比喻,表达了对书院环境的高度赞誉,同时也暗示了这里是一个理想的求学之地,无需再寻找其他避世的桃源。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书院环境的赞美,传达出一种追求精神自由、向往美好生活的态度。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山居即事
明·刘宗周
病躯三月裌衣寒,高卧袁安带雪看。春到落花风细细,晓披仙药露漫漫。穷探幽胜凭藜杖,自数行藏付鹖冠。吾道只今输陋巷,息肩应指白云端。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