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穿
写景
山水
咏物
动物
情感
赞美
赞颂
场景

译文

早晨身披梦泽的云雾,戴着斗笠在青色的湖面垂钓。
寻找鱼线时钓到了一对鲤鱼,鱼腹中藏着神秘的三元图章。
篆刻的文字像红色的蛇蜿蜒,笔势自由如同鸟儿翱翔。
回家后询问天上的老人,深奥的道理无法估量。
用金刀切割开青白色的布料,灵异的文字光彩夺目。
吞下十二个环状的东西,突然看见了仙人的居所。
傍晚骑着紫色的鱼跃入海中,海风带来阵阵清凉。
龙子善于变化,化为梅花般的妆容。
赠予我串串珍珠,散发出明亮月光般的光芒。
劝我穿上红色的细线,编织成裙子的腰带。
捧着这些宝贝离去,谈笑间还能闻到残留的香气。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名为《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充满仙道色彩和神话意象的诗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鲜活的笔触,描绘了一场奇异而又美妙的神仙境界。开篇“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便设定了一个超凡脱俗的氛围,诗人似乎置身于一片云雾缭绕之中,穿梭在无垠的苍穹之间。紧接着“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则展现了一种探求仙道秘密的意境,双鲤象征着吉祥与和谐,而三元章可能是指某种神秘的法宝或天书。“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中,篆字形容文字如同古老的印章般庄严而神秘,丹蛇则象征着变化无穷的道家修炼,而飞翔之势则显示了诗人心中的自由与奔放。“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表达了诗人对宇宙和生命真谛的探索与追求,以及对这些终极问题的敬畏之情。而“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则描绘了一种神秘的仪式或修炼过程,其中的金刀象征着纯净无瑕,而灵文烂煌煌则是对仙道法术的一种赞美。“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中的十二环可能指的是某种特定的修炼层次或法门,而“奄见仙人房”则暗示了诗人得以窥视仙界的幸运。紧接着,“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中,紫鳞象征着龙的化身,诗人似乎经历了一场与神兽同行的奇遇,而“海气侵肌凉”则是对这种体验的一种感受。“龙子善变化,化作梅花妆”展现了道家修炼中追求的变通无碍,以及对自然界之美的欣赏。而“赠我累累珠,靡靡明月光”则是仙人向诗人馈赠珍宝的场景,累累珠象征着智慧与纯洁,而靡靡明月光则是对夜晚明净月光的一种描绘。最后,“劝我穿绛缕,系作裙间裆。挹子以携去,谈笑闻遗香”中,诗人被劝告要穿上仙衣,而“挹子以携去”可能是指一位仙者带着某种神秘物品离去,留下的只是一缕余香。总体来看,这首诗以其鲜明的想象力和美丽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奇迹与幻想的世界。它不仅展现了李白对仙道文化的深刻理解,更展示了他在艺术创作上的一种超脱凡尘、追求永恒之美的精神境界。

李白

1048首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敕勒歌
南北朝·无名氏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