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
西
写景
写山
写水
秋天的景象
叙述的歌
情感
忧思
山水场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艰难跋涉的山路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行者在崎岖山路上的不易和孤独感。开篇“山壮马力短,马行石齿中”,直接点明了行者的困境,山势雄伟而马匹力量不足,只能缓慢地在石头密布的道路上前进。接着,“十步九举辔,回环失西东”则更深化了这种艰难,每走十步就要停下来调整马勒,行者甚至分不清方向,再次强调了旅途的困顿和迷茫。山路崎岖,连马匹都无法顺畅前进,更何况是行者。“溪水变为雨,悬崖阴濛濛”这两句则转向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溪流汇聚成细雨,悬挂在峭壁之上,形成一种阴霾的氛围。这种天气不仅增加了旅途的危险,也让人感到更加孤独和沉重。“客衣飘飖秋,葛花零落风”中,“客衣”指的是行者的衣服,因长时间在外旅行而显得单薄且随风飘扬。同时,葛花随着秋风摇曳,纷纷扬扬,这些意象都让人感受到一种萧瑟和凄清。最后,“白日舍我没,征途忽然穷”则表现了行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旅途中突然遇到的困境。白昼渐渐消失在视野之外,而前方的道路却变得更加艰难和贫瘠。整首诗通过对山路、天气、植物等自然元素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行者在崎岖山区独自跋涉时的心境和环境的苛刻。

孟郊

499首
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洛阳),后隐居嵩山。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职河南(河南府今洛阳),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唐宪宗元和九年,郑余庆再度招他往兴元府任参军,乃偕妻往赴,行至阌乡县(今河南灵宝),暴疾而卒,葬洛阳东。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孟郊工诗。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孟诗现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唐代诗人。汉族,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猜您喜欢

旅舍
宋·陆游
寺钟吹动四山昏,系缆来投江上村。木落不妨生意足,水归犹有涨痕存。炉红手暖书差健,鼎沸汤深酒易温。勿为无年忧寇窃,狺狺小犬护篱门。
送南平僧归里
宋·王灼
牂牁水阔巂山高,什敖君长曾纷搔。时移事变今安有,百里相望皆城壕。我住涪江一区宅,颇恨长安远如日。闻师乡邑愈更南,不觉掉头三太息。送行且学浮图语,是身于世真逆旅。胸中稳处即.....
风阻涉湖复指进贤
明·李舜臣
始拟残年棹,如闻震泽平。轻帆虚水色,揽辔复山行。出郭风扶毂,穿林雾濯缨。不辞遥役去,霖潦此纵横。
送海印长老赴峨眉都僧正二首(其二)
宋·赵抃
片云无著又西还,过尽秦山上蜀山。我独为师欢喜处,一程程入旧乡关。
孤山
宋·谢翱
又冒晴丝向水涯,寒云冉冉护巾纱。能知绿鬓几回至,欲行黄冠此处家。已把掖垣等茅舍,不愁封禅对梅花。晚风吹袂过船去,看鹤上天冲碧霞。
离霅溪感事献郑员外
唐·吴融
足恨饶悲不自由,萍无根蒂水长流。庾公明月吟连曙,谢守青山看入秋。一饭意专堪便死,千金诺在转难酬。云沈鸟去回头否,平子才多好赋愁。
水调歌头·游焦山,和方回,平仄通叶
清·杨玉衔
形胜任争战,京口锁双丸。蓬瀛清浅红尘,今已涨金山。北固江山天限,南服衣冠人换,六代百年间。一匹澄江练,尽处著烟鬟。隐君庐,孤木馆,草芊芊。华阳词翰,鹤鸣瘗石半钻刓。带玉芝.....
和史志道侍郎(其二)
宋·曾协
簿书堆案阻寻幽,想像高人物外游。自昔品题多北客,故知物象胜中州。云经乱石馀膏润,烟过悬崖自去留。暂俯澄潭倚苍壁,已疑身世在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