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旦
与
可
大
江
行
日
出
潮
回
生
紫
烟
,
水
光
春
色
弄
春
妍
。
底
须
椒
柏
来
为
颂
,
且
与
鸥
凫
叙
隔
年
。
风
动
微
波
靴
面
皱
,
苔
粘
枯
石
佛
头
圆
。
老
来
须
与
溪
童
乐
,
争
倚
芦
花
学
放
船
。
写景
春天
抒情
节日
元旦
写水
怀旧
赞美
动物
鸥凫
田园
佳节
译文
日出时,海潮涌动,紫色的烟雾升腾,水面上春色盎然,美丽动人。
何必需要椒柏来献上颂词,不如与海鸥白鹭等水鸟共度隔年之约。
风吹过,水面泛起微波,像靴子的表面起了皱纹;青苔粘在枯石上,石头看起来就像佛的头颅一样圆润。
年纪大了,就要像溪边的童子一样快乐,我们比赛倚靠在芦花中学习驾船吧。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早春景象,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怀。“日出潮回生紫烟,水光春色弄春妍。”这里通过日出潮水回旋以及春天水面上的波光反射,展现了早春的生机与活力。“紫烟”可能指的是晨曦中轻柔的雾气,而“春妍”则是形容春天景色的美丽和温馨。“底须椒柏来为颂,且与鸥凫叙隔年。”诗人通过椒树和柏树的生长来赞颂自然,借“鸥凫”(一种水鸟)叙述着往年的故事。这里表现了诗人对岁月流转的感慨,以及他与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情感联系。“风动微波靴面皱,苔粘枯石佛头圆。”这两句描写了春天微风轻拂水面的情景,以及地表上苔藓附着在古老的石头和石像上的画面。“佛头”可能是形容石头或岩石的形态,显示出自然雕塑的奇迹。“老来须与溪童乐,争倚芦花学放船。”诗人表达了自己年老时仍想与大自然为伴,与山间孩童一同享受简单的快乐。他们在芦苇丛中学习如何驾驭小船,这不仅是对生活技能的传承,也是对自然亲近态度的一种颂扬。总体而言,此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喜悦,以及他对于生命中简单乐趣的珍视。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上巳日作
清·爱新觉罗·弘历
良辰南苑畅登临,婉娩青春即渐深。蛾月一痕刚挂汉,莺时几树欲笼阴。悦怀诗境无边富,蓄眼韶光底用寻。猎罢佽飞陈马技,聊徵故事射华林。
西畴诗老贻白鱼一双七叠手字韵谢之
清·吴之振
黄犊长子孙,放浪溪山久。江南千石鱼,利较力田厚。蓑笠乞网师,笭箵结溪友。相逢菰芦间,不复问谁某。女阳西郭西,古城上培塿。一卷冰雪诗,得自钱手。未许掩瑕瑜,底用饰疵垢。贻.....
春日闲居三首(其二)
唐·白居易
广池春水平,群鱼恣游泳。新林绿阴成,众鸟欣相鸣。时我亦潇洒,适无累与病。鱼鸟人则殊,同归于遂性。缅思山梁雉,时哉感孔圣。圣人不得所,慨然叹时命。我今对鳞羽,取乐成谣咏。得.....
得闲亭
宋·许棐
柳风虽小丝丝袅,花雨无多点点香。惟有吟毫闲未得,染红濡绿一春忙。
立春作(其二)
明末清初·屈大均
士女春牛会,欢娱满越台。家家人胜节,一一小年杯。生菜青丝出,陈醪白玉开。食盘邻曲馈,香杂綵花来。
即事
清·爱新觉罗·弘历
春雨虽未寸,润泽已庆慰。却看云势重,羃䍥藏山翠。因之忆远近,一例被膏未。无何一二日,佳音来次第。保阳及古北,三寸均沾暨。喜已疑信半,奚曾遇往岁。秋麦既勃生,春牟即可艺。大.....
拜星月慢·重午,以盆榴置座,邀客同赏。和梦窗
清末近现代初·陈洵
俪叶缃丛,芳心蜡蒂,午日湘帘垂地。一梦东风,觉匆匆尘世。赋情懒,漫想、兰闺浴倦风景,酒盏流光重洗。满座平看,胜窥墙臣里。幽姿、自怯临朝砌。春工绽强为佳辰起。秀影泫露青瓷,.....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