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昼
谁
信
茅
茨
即
玉
堂
,
閒
来
清
昼
似
宵
长
。
二
仪
升
降
太
虚
内
,
一
静
消
磨
万
意
忙
。
忿
欲
俱
空
心
自
正
,
行
持
无
力
梦
犹
狂
。
可
曾
濯
足
沧
江
水
,
飞
上
云
间
千
仞
冈
。
抒情
哲理
写景
山水
秋天
静思
佳节
节气
怀古
励志
译文
译文:谁会相信简陋的茅屋就是玉堂(指高贵的居所),悠闲的白天时光变得像黑夜一样漫长。
译文:天地的升降在太空之中运行,一份内心的宁静能消除万般忙碌的心意。
译文:愤怒和欲望都消失后,内心自然会变得正直;尽管行动显得无力,但梦中仍然充满激情。
译文:是否曾经在苍茫的江水中洗过脚,又或是飞上云间的千丈高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心境清静的生活状态。在第一句“谁信茅茨即玉堂”中,茅茨本是草屋之意,但这里却被赋予了“玉堂”的美好,显示出一种精神上的超脱和对物质世界的不在乎。紧接着,“閒来清昼似宵长”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感受,即便是在闲适自得的白日里,也感觉不到时间的压迫,因为内心的宁静与悠远。“二仪升降太虚内,一静消磨万意忙”进一步描绘了一种宇宙观和精神状态。这里的“二仪”指的是天地,升降象征着自然界的运行规律,而诗人却将其置于“太虚”的境界中,表达了对世间纷扰万象的超脱态度。同时,“一静消磨万意忙”则强调了一种通过内心的静默来消解外界干扰和杂念的修养。诗人在“忿欲俱空心自正,行持无力梦犹狂”中,表达了对情欲和贪欲的超越,以及一种精神上的自我调整。尽管外在的修行或仪式可能显得无力,但内心却已经达到了一种清醒和自律的状态。最后两句“可曾濯足沧江水,飞上云间千仞冈”则是对诗人精神境界的一种形象描绘。沧江水象征着广阔无垠,而“飞上云间千仞冈”则显示了诗人心灵的自由翱翔和高度。整首诗通过对比世俗与超脱、动与静,展现了一种追求精神宁静和内在自我的生活哲学。
猜您喜欢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寿藏为顾静趣赋
明·史谨
预寻一穴近西州,松梓苍苍接素秋。举世有谁曾不死,此身于我复何忧。穿林每设生前祭,与客当从醉里游。多少学仙头白士,至今无处觅瀛洲。
寄淮南幕中刘员外
唐·赵嘏
郎官何逊最风流,爱月怜山不下楼。三佐戎旃换朱绂,一辞兰省见清秋。桂生岩石本潇洒,鹤到烟空更自由。休向西斋久闲卧,满朝倾盖是依刘。
寄芸敏京师
清·陈书(伯初)
北雁不来秋雨稀,湖云衔日游人归。轩窗卧愁诗又瘦,稻粱晚熟螯难肥。去年花黄蝴蝶飞,登堂别君觞交挥。诗书制序石林至,丰采映壁如云翚。我今不乐辞庭闱,君复流连淹帝畿。僧房独榻亦.....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