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廿
写景
地点
怀古
田园
山僧
赠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木兰院中生活的简朴与宁静。通过“谋餐曾费写经钱,迟客犹留炊后烟”,我们可以感受到僧人为了生活所需,曾经花费心思和时间在写经上,而待客时则仍然保持着炊烟袅袅的情景,展现了僧人对生活的淡泊与从容。接着,“一样扬州木兰院,山僧煮笋廿年前”则将场景拉至扬州的木兰院,通过对比,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相似性,同时也透露出对过去岁月的怀念。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生活中的平凡与不凡,以及对过往时光的深深眷恋。

洪亮吉

448首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祖籍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一字稚存,晚号更生居士。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