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
韵
子
瞻
题
泗
州
监
仓
东
轩
二
首
(
其
二
)
万
斛
尘
飞
日
为
霾
,
无
心
退
食
自
成
斋
。
梅
生
红
粟
初
迎
腊
,
鱼
跃
银
刀
正
出
淮
。
卧
病
空
看
帆
度
碛
,
诵
诗
犹
记
雪
填
阶
。
夹
河
南
北
俱
形
胜
,
且
借
高
城
作
两
崖
。
写景
山水
季节
冬天
怀古
抒情
赞美
场景
人生情感
译文
天空被数不尽的尘埃覆盖形成雾霾,我却心无旁骛地静坐读书,享受自我形成的静谧世界。
腊月时节,红梅初绽,果实如粟;淮河之中,鱼儿跃出,银光闪闪的刀形鱼游动。
卧病在床,只能空看船帆渡过沙碛;吟咏诗歌时,仍记得那雪填满台阶的景象。
夹河南北都是壮丽的地形,我暂且在高城之上欣赏这如两崖对峙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次韵和诗,题目为《次韵子瞻题泗州监仓东轩二首(其二)》。诗人以霾天开篇,描绘了尘土飞扬的日景,表达了自己无心进食、专心斋居的状态。接下来,他以“梅生红粟”象征岁末时节,腊梅初放,而“鱼跃银刀”则寓言冬日淮河之上鱼儿活跃,生动展现了冬季的生机。诗人卧病在床,只能空望着船只穿越沙漠般的沙洲,心中仍能忆起过去积雪满阶的景象,流露出对往昔生活的怀念。最后,他感叹泗州夹河两岸的壮丽风光,即使身在病中,也希望能借高城之景,如同置身于两崖之间,感受自然与人文的双重胜境。整首诗通过个人生活琐事与自然景色的结合,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变化和对美好景致的向往,体现了宋词中常见的闲适与哲思。
苏辙
1852首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