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子
瞻
次
孙
觉
谏
议
韵
题
邵
伯
闸
上
斗
野
亭
见
寄
扁
舟
未
遽
解
,
坐
待
两
闸
平
。
浊
水
污
人
思
,
野
寺
为
我
清
。
昔
游
有
遗
咏
,
枯
墨
存
高
甍
。
故
人
独
未
来
,
一
樽
谁
与
倾
。
北
风
吹
微
云
,
莫
寒
依
月
生
。
前
望
邗
沟
路
,
却
指
铁
瓮
城
。
茅
檐
卜
兹
地
,
江
水
供
晨
烹
。
试
问
东
坡
翁
,
毕
老
几
此
行
。
奔
驰
力
不
足
,
隐
约
性
自
明
。
早
为
归
耕
计
,
免
惭
老
僧
荣
。
山水田园
抒情
怀古
地点
写景
友情
节气
叙述
译文
小船还未解缆,我坐等两闸平衡(即船的两侧闸门平衡,便于开船)。
混浊的河水让我思绪不清,但野寺的清静让我心神得以宁静。
想起过去游览时的遗留诗篇,那些用枯墨写在高甍(屋檐)上的文字。
故人独未到来,无人与我共饮这满满一樽酒。
北风吹着微量的云,却依然有月亮,我不能因为天气稍微有些冷而有所依凭。
前方能看到邗沟的路,目的地却指向铁瓮城(古地名)。
茅檐下选定的这片地方,用江水来烹饪早晨的饭食。
试着问东坡的老翁,您这一生老于此地有几回?
虽然感觉力量不足(可能指体力或精力),但那种隐约的性格却自然地显露出来。
早些时候就要计划归耕田园,以免在老去之后感到羞愧,辜负了僧人的荣誉。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以和子瞻(苏轼)的韵律,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孙觉谏议寄来的诗作的回应,题于邵伯闸上的斗野亭。诗中描绘了诗人等待闸水消退时的静思,浊水引发了他的思绪,而野寺的清幽则给他带来了心灵的净化。他回忆起过去的游历,感叹旧作虽已褪色,但高大的屋脊仍承载着昔日的墨香。遗憾的是,老朋友未能前来共饮,诗人独自面对冷风中的微云,感到一丝寒意,但也提醒自己要像月光般明亮。诗人遥望邗沟之路,又指向附近的铁瓮城,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设想在此地建茅檐,清晨以江水煮茶。他向好友东坡先生(苏轼)询问,毕老是否曾多次造访此处。诗中流露出诗人疲于奔忙后的感慨,意识到回归田园生活的重要性,以免晚年因无法享受宁静而感到惭愧,羡慕老僧的清修生活。整首诗情感真挚,寓含深沉的人生哲理。
苏辙
1852首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猜您喜欢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次韵郑盱眙见寄并简其甥刘君
宋·陆游
衣上空嗟京洛尘,故交半作白头新。众中初得见吾子,东观已疑无若人。仗马极知非久斥,沙鸥要是孰能驯。两章英妙同时到,赵壹囊中却未贫。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