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
雨
一
旱
经
春
夏
已
半
,
好
雨
通
宵
晓
未
收
。
气
爽
暂
令
多
病
喜
,
来
迟
未
解
老
农
忧
。
力
耕
仅
足
公
家
取
,
遗
秉
休
违
寡
妇
求
。
时
向
林
间
数
新
竹
,
箨
龙
腾
上
欲
迎
秋
。
写景
抒情
写雨
田园
忧民
赞美
节气
夏至
写山
译文
经过一整个春夏的干旱,终于迎来了好雨,但整夜的大雨直到天亮还没有停止。
这清新的空气让我这个常生病的人感到高兴,虽然雨水来得有些晚,但解了老农的忧虑。
农民们努力耕作,收成仅能满足公家的赋税要求,剩下的粮食要留够寡妇们的生活所需。
农民们时常到林间数着新长出的竹子,竹笋破土而出,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秋天。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喜雨》。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久旱之后迎来了一场及时的好雨的场景。前两句"一旱经春夏已半,好雨通宵晓未收",生动地展现了旱情严重和雨势之大,表达了对这场雨的期盼与欣喜。"气爽暂令多病喜,来迟未解老农忧",诗人通过个人的感受——天气转凉让病痛稍减,以及对农民的关心,强调了这场雨对于缓解干旱、减轻农民疾苦的重要性。"力耕仅足公家取,遗秉休违寡妇求",进一步揭示了农民辛勤劳作的艰辛,以及对剩余谷物(遗秉)能被公平分配给需要的家庭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注。最后两句"时向林间数新竹,箨龙腾上欲迎秋",以竹子的新生长寓言丰收在望,竹笋破土而出,仿佛在迎接秋天的到来,给人以希望和生机。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既表达了个人的喜悦,也关注了社会民生,富有深意。
苏辙
1852首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猜您喜欢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题程世洪栖云楼
明·孙一元
楼上閒云万顷漫,爱云长日倚阑干。岩花半落岚光重,木叶乱鸣江雨寒。野老自甘泉石味,儿童时进蕨薇盘。閒来更觉青山好,湘簟疏帘静里看。
醒园茶楼联
清·吴恭亨
忍独为醒;有如此园。
小雨初霁
宋·陆游
归来偶似老渊明,消渴谁怜病长卿。小雨染成芳草色,好风吹断画檐声。剪灯院落晨犹冷,卖酒楼台晚旋晴。莫道此翁游兴懒,兰亭禹寺已关情。
西雨轩
明·袁华
拄笏朝看爽气生,捲帘晚见湿云横。漏天未补娲皇石,噀酒俄倾蜀客觥。阊阖风来先拂奥,桑榆日薄又开晴。载歌暮捲西山雨,始信王郎负盛名。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