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写景
地点
抒情
哲理
抒情+地点
写水
赞颂
秋节

译文

一进门就没有了路,十顷大的方塘涨满了水。
借着叶子承受着微雨,波涛汹涌地泄出沧浪之声。
石桥多么雄伟,延伸的长度有一百肘那么长。
靠近河流的地方有两座华丽的房屋,东西方向相对而望。
云集的庙堂刚动工兴建,松桂的香气弥漫着。
屋檐下舒缓的云朵仿佛是在与世隔绝的睡卧之房,与赞公的住所没有什么不同。
夜晚在庭院中漫步,月光洒下,心中感到与水天一色的清凉。
世人羡慕居住在这样的宅第中,可以永远庇护子孙后代。
墓木还未长到拱形的高度,但已经有人开始肆意破坏和猖狂。
像这样的地方应该修建成施舍的园林,千百年来成为宝贵的场所。
你看看这寺前的村庄,至今仍然是俞氏家族繁荣昌盛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妙净院内景致的清幽与深邃,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美妙画面。首先,诗人以“入门无行路,十顷涨方塘”开篇,描绘了一片开阔的水域,仿佛是进入了一个宁静的世界。接着,“藉叶受微雨,瑟瑟泻沧浪”,生动地展现了雨滴落在树叶上,再缓缓滑落至水面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生机的氛围。“石梁一何伟,延袤百肘长”,诗人赞美了石桥的雄伟壮观,它横跨于水面之上,连接着东西两侧的华屋,象征着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而“云堂始断手,润蒸松桂香”,则通过云堂与松桂的香气,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新与高雅。“弛檐谐云卧,何殊赞公房”,这里诗人将自己比作云中闲卧的隐士,与赞公房(可能是指寺庙中的某个房间)相提并论,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夜步庭除月,心与空水凉”,夜晚在庭院中漫步,月光洒满地面,诗人的心灵仿佛与空寂的水面一同得到了清凉,体现了内心的平静与超脱。最后,“世人侈居第,规永庇蒸尝。墓木未及拱,破鬻何披猖”,诗人通过对比,批评了世俗之人追求豪华居所,忽视了对先人的祭祀与敬仰。而“何如施给园,千载绵宝坊”,则提出了建立永久性的慈善园地,为后人留下福祉的想法。“君看寺前村,至今俞氏昌”,诗人以寺前的村庄为例,说明了善举对于家族兴盛的重要性,强调了道德与行为对社会长远影响的价值。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妙净院内的美景,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社会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道德以及历史传承的独到见解。

葛胜仲

723首
绍圣四年(1097)进士。元符三年(1100),中宏词科。累迁国子司业,官至文华阁待制。卒谥文康。宣和间曾抵制征索花鸟玩物的弊政,气节甚伟,著名于时。与叶梦得友密,词风亦相近。有《丹阳词》

猜您喜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赠曾一轩
宋·文天祥
磨蝎之宫星见斗,簸之扬之箕有口。昌黎安身坡立命,谤毁平生无不有。我有斗度限所经,适然天尾来临丑。虽非终身事干涉,一年贝锦纷杂糅。吾家禄书成巨编,往往日者迷几先。惟有一轩曾.....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感皇恩·丐祠居射村作
宋·胡舜陟
乞得梦中身,归栖云水。始觉精神自家底。峭帆轻棹,时与白鸥游戏。畏途都不管,风波起。光景如梭,人生浮脆。百岁何妨尽沈醉。卧龙多事,谩说三分奇计。算来争似我,长昏睡。
禅庭夜坐
明·陶益
寻幽养病惟依寺,心了身閒祇爱僧。幻界夜来窥色相,杳然空见佛前灯。
西雨轩
明·袁华
拄笏朝看爽气生,捲帘晚见湿云横。漏天未补娲皇石,噀酒俄倾蜀客觥。阊阖风来先拂奥,桑榆日薄又开晴。载歌暮捲西山雨,始信王郎负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