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二
月
初
四
日
游
吴
山
院
稳
坐
踰
年
矣
,
浑
消
髀
肉
顽
。
两
儿
挟
篮
舆
,
十
里
访
吴
山
。
佛
老
聊
施
佞
,
官
曹
未
畏
瘝
。
烟
林
穿
窈
窈
,
岩
溜
揭
潺
潺
。
楼
观
修
篁
外
,
招
提
翠
麓
间
。
嶝
危
愁
惫
力
,
潭
净
怯
衰
颜
。
身
缚
何
因
脱
,
心
纷
得
暂
删
。
岁
穷
嗟
俛
仰
,
境
胜
彊
跻
攀
。
腊
出
因
休
吏
,
晡
归
及
闭
关
。
相
将
投
此
帻
,
永
伴
黑
衣
閒
。
写景
地点
山水
抒情
情感
节气和地点
秋节和写景
怀旧
译文
我已经安稳地坐了一年多了,身上的肉都消减了。
两个孩子夹着竹篮,走了十里路去拜访吴山。
佛家、道家的佞妄之言有时会出现在我耳边,但我并不害怕官府的责难。
烟气弥漫的林间幽深曲折,岩石上滴下的水声潺潺。
楼观建筑在修竹之外,寺庙修在青山之间。
在艰难攀爬时我感到疲惫无力,看到清澈的潭水我感到有些害怕。
我怎样才能摆脱束缚的身体,让纷乱的心暂时得到平静。
年终时我感叹时光匆匆,景色优美的地方我却努力攀登。
因为休假的缘故我得以暂时离开工作,黄昏时分回到家时正好关上家门。
最终我将摘下头上的帽子,永远与黑色的官服相伴,过上闲适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十二月初四日游览吴山时的所见所感。首句“稳坐踰年矣”表达了作者长时间静坐的悠闲状态,接着“浑消髀肉顽”则以身体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内心的平静。接下来的“两儿挟篮舆,十里访吴山”,生动地描绘了孩子们在十里的路程中愉快地探访吴山的情景。“佛老聊施佞,官曹未畏瘝”两句,既体现了作者对宗教的宽容态度,也反映了他对官场事务的淡然。随后的自然景观描写“烟林穿窈窈,岩溜揭潺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林间的幽静与流水的清脆,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楼观修篁外,招提翠麓间”描绘了山中楼阁与竹林、寺庙与翠绿山麓相互映衬的画面,进一步丰富了诗的意境。而“嶝危愁惫力,潭净怯衰颜”则通过登山的艰难和水潭的清澈,表达了作者面对自然挑战时的内心感受。“身缚何因脱,心纷得暂删”表达了作者对身心束缚的反思以及寻求心灵解脱的愿望。“岁穷嗟俛仰,境胜彊跻攀”则在岁末之际,感慨于时光的流转与环境的美好,激发了积极向上的精神。最后,“腊出因休吏,晡归及闭关”描述了作者在年末休假、傍晚归家的情景,而“相将投此帻,永伴黑衣閒”则表达了作者希望与自然和谐共处,过上闲适生活的愿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描绘了作者在自然中的感悟与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对生活、自然与内心的深刻理解。
葛胜仲
723首
绍圣四年(1097)进士。元符三年(1100),中宏词科。累迁国子司业,官至文华阁待制。卒谥文康。宣和间曾抵制征索花鸟玩物的弊政,气节甚伟,著名于时。与叶梦得友密,词风亦相近。有《丹阳词》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宋·辛弃疾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