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节日
秋节
祭神
抒情感
惜物

赏析

这首清代诗人郑用锡的《中元观城隍神账孤二首(其二)》描绘了一幅中元节祭祀孤魂的画面。"恤祭阴孤饭满筐",表达了对亡者的怜悯与敬意,祭祀之物丰富,显示出对孤魂的深情关怀。"抛遗尘土杂馀粮"则揭示了祭品被随意丢弃,可能因为数量过多而无法尽数接纳,透露出一种人间烟火气和现实的无奈。"可怜南邑珠同贵",将孤魂比作珍贵的珍珠,强调他们的价值和尊严,即使在死后也应得到尊重。然而,"莫贷监河半粒偿"引用了典故,暗示这些祭品如同河伯索求的粮草,无人能以微薄之物满足,表达了对社会未能给予孤魂足够哀荣的感慨。整首诗通过祭祀场景,寓含了对生死、贫富悬殊以及社会公正的思考,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

郑用锡

356首
任兵部武选司、礼部仪制司员外郎,著有《北廓园集》

猜您喜欢

念奴娇·中秋对月,次李汉老韵三阕(其五)十六岁作
明·夏言
隔岁佳期,向此夜、试把金尊斟绿。据我胡床三弄笛,簌簌桂华零粟。光满璚楼,寒生银瓦,是处神仙屋。虚檐影转,坐夜风动庭竹。露华冷浸衣巾,银潢低泻,倒挂长空瀑。何处萧声惊鹤梦,.....
除夜客怀
明·浦源
火冷空斋夜掩霜,明朝新岁在殊方。故乡亲老谁相守,独对寒灯泣数行。
闰十五夜携两儿暨诸弟侄同孔聘王苏昌期何景朗李邑生就酌三弟宅分得台字
明·黎淳先
嫦娥何意重相陪,三五清光去复来。对酒自怜鹦鹉杓,听萧犹似凤凰台。咏偕童冠游宁倦,才擅东南美不猜。记得廿年曾此夕,雄心今被鬓毛催。
点绛唇(其十三)
宋·向子諲
今日重阳,强挼青蕊聊开宴。我家几甸。试上连辉观。忆着酺池,古塔烟霄半。愁心远。情随云乱。肠断江城雁。
十六夜月
宋·刘黻
何处吹来笛一声,长空如水浸江城。中秋有月云偏妒,底事今宵放得明。
中秋无月
明·王越
年年遇着中秋节,活计虽贫强自欢。不似今年贫得甚,倚栏无个月明看。
重阳(其一)
宋·文天祥
飘零万里若为家,一夜西风吹鬓华。祇有新诗题甲子,更无故旧对黄花。
九日同诸公殊俗之作
唐·马云奇
一人歌唱数人啼,拭泪相看意转迷。不见书传青海北,只知魂断陇山西。登高乍似云霄近,寓目仍惊草树低。菊酒何须频劝酌,自然心醉已如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