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
画
龙
陈
亦
所
飞
龙
在
天
不
可
识
,
叶
公
千
载
馀
墨
迹
。
洞
微
复
写
牝
牡
姿
,
壁
破
点
晴
犹
莫
测
。
老
所
三
山
海
上
仙
,
贝
阙
珠
宫
惯
游
历
。
归
家
援
笔
写
飞
腾
,
变
化
风
云
走
胸
臆
。
但
忧
真
赝
不
可
知
,
空
使
时
人
宝
燕
石
。
我
来
幸
逢
四
世
孙
,
笔
势
翩
翩
尤
逼
真
。
解
衣
半
载
梅
山
住
,
持
练
扣
户
人
纷
纷
。
画
成
不
用
书
亦
所
,
便
作
所
翁
何
所
分
。
出
门
坛
津
正
秋
水
,
一
笑
双
龙
忽
飞
起
。
写物抒情
赠别送行
咏物言志
怀古抒情
山水田园
赏析
这首元代诗人岑安卿的《赠画龙陈亦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首句“飞龙在天不可识”,以神话中的飞龙象征高超的艺术技巧,暗示画中龙的栩栩如生难以辨认。接着,“叶公千载馀墨迹”暗指画师陈亦所的技艺源远流长,如同叶公好龙的故事。“洞微复写牝牡姿,壁破点晴犹莫测”进一步赞美画龙的精细与神韵,即使是细微之处也能捕捉到龙的动态,而点睛之笔更是让整个画面活灵活现,难以揣摩。诗人将画家比作海上仙人,暗示其艺术造诣非凡。“归家援笔写飞腾,变化风云走胸臆”描述了画家创作时的激情与灵感,仿佛龙的形态在他心中自由翱翔。然而,诗人也表达了对作品真伪难辨的忧虑,担心世人可能错把假作真,视作珍宝。最后,诗人见到陈亦所的四世孙,技艺更加精湛,不禁赞叹不已。他观察画家创作过程,甚至认为画成后无需题字,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令人难以分辨其价值。结尾处,诗人以“一笑双龙忽飞起”收尾,形象地描绘出画作完成时的生动瞬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比喻,赞扬了画龙艺术的高超技艺和深远影响,同时也揭示了艺术欣赏中的真伪辨识问题。
岑安卿
174首
所居近栲栳峰,余姚上林乡(今浙江慈溪市桥头镇与匡堰镇一带)人。志行高洁,穷阨以终,尝作《三哀诗》,吊宋遗民之在里中者,寄托深远,脍炙人口。著有《栲栳山人集》三卷,《四库总目》评其诗戛戛孤往,如其为人
猜您喜欢
峡州东山
宋·陆游
十年不踏东山路,今日重为放浪行。老矣判无黄鹄举,归哉惟有白鸥盟。新秧刺水农家乐,修竹环溪客眼明。已驾巾车仍小驻,绿萝亭下听莺声。
村夜
宋·陆游
寂寂山村夜,悠然醉倚门。月昏天有晕,风软水无痕。迹为遭谗远,身由不仕尊。敢嗟车马绝,同社自鸡豚。
幽栖
明·顾猷
四十为渔长水西,汀兰沙鸟共幽栖。雨馀篱落经蛛网,风静檐牙上燕泥。欲醉且图元亮酒,长贫一任少陵妻。苔矶倦倚还持钓,莫管柴门日色低。
寻阳紫极宫感秋作
唐·李白
何处闻秋声,翛翛北窗竹。回薄万古心,揽之不盈掬。静坐观众妙,浩然媚幽独。白云南山来,就我檐下宿。懒从唐生决,羞访季主卜。四十九年非,一往不可复。野情转萧洒,世道有翻覆。陶.....
次江州王知府叔坚韵(其六)
宋·张孝祥
谷帘酿酒极清美,风味大似主人翁。我有一尊正倾写,却思烟雨庾楼中。
王九山提刑于子城西旧宅累石作小阜见示五言因次韵奉呈
宋·薛嵎
幽怀随所寓,数石几窗前。荆棘傥迷道,山林空浩然。云生宁择地,龙处即为渊。谁谓达观士,终当违市廛。
长安逢隐者
唐·于武陵
征车千里至,碾遍六街尘。向此有营地,忽逢无事人。昔时颜未改,浮世路多新。且脱衣沽酒,终南山欲春。
孟夫子生生亭赋
唐·卢仝
玉川子沿孟冬之寒流兮,辍棹上登生生亭。夫子何之兮,面逐云没兮南行。百川注海而心不写兮,落日千里凝寒精。予日衰期人生之世斯已矣,爰为今日犹犹岐路之心生。悲夫!南国风涛,鱼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