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晴
川
图
清
溪
粼
粼
生
浅
花
,
晓
日
倒
射
摇
金
沙
。
翩
然
双
鹭
下
危
石
,
玉
雪
照
影
无
纤
瑕
。
溪
边
小
景
入
图
画
,
青
烟
绿
树
渔
翁
家
。
渔
翁
归
来
歌
未
终
,
鹭
鸶
忽
起
芦
花
风
。
回
眸
遥
望
不
可
极
,
但
见
白
玉
飞
青
空
。
昔
年
夜
宿
潇
湘
浦
,
彻
晓
不
眠
听
急
雨
。
解
衣
曳
杖
立
沙
头
,
何
似
今
朝
得
容
与
。
长
安
马
寒
泥
没
腹
,
雪
满
朝
衣
冻
肩
缩
。
试
令
援
笔
题
此
图
,
长
篇
应
赋
《
归
来
曲
》
。
写景
抒情
写鸟
双鹭
赞颂
渔翁
季节
夏天
长安
城市
译文
清澈的溪流泛着微光,晨光倒映在水中,闪烁着金色的沙粒。
一对白鹭轻盈地飞下危险的岩石,如玉的雪色身影,没有一丝杂质。
溪边的美景仿佛被画进图画中,青烟袅袅的绿树之间,是渔翁的家园。
渔翁归家后,歌声还未结束,一群鹭鸶突然从芦花中起飞。
回过头去,遥望那美丽的景色,无法尽收眼底,只能看到白色的玉鹭在青空中飞翔。
回忆起以前在潇湘浦夜宿的经历,彻夜未眠听着急促的雨声。
解开衣衫,拄着拐杖站在沙头,现在这样的自在与从容,与那时相比有何不同呢?
在长安时,马儿在寒冷的泥泞中行走,雪落满了朝服,肩膀冻得缩紧。
如果让我为这幅图题诗,那么我将写一篇长篇的《归来曲》。
赏析
这首元代诗人岑安卿的《题晴川图》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画面。首句“清溪粼粼生浅花”,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溪水清澈,浅花点缀其间的景象,富有生机。次句“晓日倒射摇金沙”,通过早晨阳光的照射,使得溪面如同洒满金沙,动态感十足。“翩然双鹭下危石”描绘了两只白鹭优雅地从高处落下,其洁白如玉的身影在水中映照,毫无瑕疵,增添了画面的静谧之美。“溪边小景入图画”进一步强调了这是一幅绝美的画卷,渔翁家的青烟绿树更添生活气息。后两句“渔翁归来歌未终,鹭鸶忽起芦花风”描绘了渔翁归来的场景,歌声未歇,而鹭鸶因芦花风的吹动突然起飞,动静结合,富有诗意。最后,“回眸遥望不可极,但见白玉飞青空”以夸张的手法,写出诗人远眺的壮观景象,宛如白鹭化为飞天之玉,直入青空。全诗通过对比昔日潇湘夜雨的孤独与今朝晴川的宁静,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满足,以及对过去困苦的反思。结尾处的长安冰雪与眼前的渔村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诗人感慨万分,决定以诗记之,流露出浓厚的田园情怀。
岑安卿
174首
所居近栲栳峰,余姚上林乡(今浙江慈溪市桥头镇与匡堰镇一带)人。志行高洁,穷阨以终,尝作《三哀诗》,吊宋遗民之在里中者,寄托深远,脍炙人口。著有《栲栳山人集》三卷,《四库总目》评其诗戛戛孤往,如其为人
猜您喜欢
康熙戊戌六月朔奉命册封琉球述怀三首(其一)
清·徐葆光
我生寡行役,敦敦守书案。少长太湖旁,临涯渺无岸。朅来京国游,涉江已三叹。浊流益奔驶,疑向银河乱。今将事澥东,宠命贲冗散。皇灵畼九垓,当险敢云惮。衔纶出区夏,邮签浩难算。八.....
长安春望二首(其二)
明·张元凯
幽燕今是汉西京,宫阙参差入太清。紫禁铜龙閒夕照,绿杨缇骑散春明。繁花总异人间色,众乐能传天上声。盛世有谣同击壤,可知无筑和荆卿。
嘉义八景诗
清·林启东
峻岭高峰画不成,一湖光景许澄清。风来竹院浑忘暑,月满梅村分外明。疏影浅深宜晚照,暗香浓淡爱新晴。楼台近水欣先得,此处清辉恰与争。
彭蠡湖中望庐山
唐·孟浩然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黤黕凝黛色,峥嵘当曙空。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淮.....
与子坦子聿元敏犯寒至东园寻梅
宋·陆游
北风吹人身欲僵,老翁畏冷昼闭房。梅花忽报消息动,意气山立非复常。二儿一孙奉此老,瘦藤夭矫凌风霜。幽禽白颊忽满树,似与我辈争翱翔。沟绝无声冻地裂,耿耿寒日青无光。归来相视不.....
送王止善入京
元·柯九思
君到金华怯暮暮,御沟波暖绿粼粼。城南牡丹大如斗,马上葡萄能醉人。
白鹭亭和人韵
宋·马之纯
一见斯亭喜可知,风来拂拂更清微。青山坐处天开画,白鹭飞时雪满矶。何必搜奇效康乐,正应得句似玄晖。最怜别浦潮生后,须有征帆万点归。
即事
明·苏仲
景入朱明物候丰,杖藜扶我看花丛。暗窥黄雀依林蜢,啄破鹪鹩捲叶虫。萱草傍池花淹露,芰荷出水叶迎风。心闲便觉全无恙,况在乾坤浩荡中。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