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秋节
地点
雨花台
抒情
惜时
山水
田园
佳节
重阳节
时间
晚归

译文

山童先放飞了鹤,我们约定了与隐居的人一同登山。
树木繁密,隐藏了花窖的踪迹,江面空旷,露出了石头的棱角。
尽管有赏心悦目的景色,但我们只有酒来相伴,却没有留住时间的绳索。
玩乐尽兴后归来已是夜晚,敲响柴门却无人应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九月九日登雨花台的场景及晚归时的情境,充满了自然之美与情感的细腻表达。首联“山童先放鹤,同约野人登”,以山童放飞仙鹤开篇,象征着自由与超脱,与诗人一同前往雨花台,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这里的“野人”并非贬义,而是指与自然亲近、不拘礼法的人,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颔联“树密藏花窖,江空露石棱”,通过“树密”与“花窖”的隐喻,展现了秋天树林的茂盛与花朵的凋零,以及“江空”与“石棱”的对比,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江边景象。这里运用了视觉与触觉的双重描写,使画面更加生动立体。颈联“赏心徒有酒,系日却无绳”,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虽然有美酒相伴,但无法留住时间的流逝,如同无法将太阳系在绳上固定一样。这句诗既是对时光易逝的感叹,也是对美好瞬间难以永恒的无奈。尾联“兴尽归来晚,柴门唤不应”,描绘了诗人尽兴而归,却发现家门紧闭,无人应答的情景。这种意外的收尾,不仅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也暗示了诗人可能遭遇的孤独或被外界遗忘的感受,增添了几分深沉的意味。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美好与时间流逝的感悟,以及对生活态度的独到见解。

猜您喜欢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醒园茶楼联
清·吴恭亨
忍独为醒;有如此园。
小雨初霁
宋·陆游
归来偶似老渊明,消渴谁怜病长卿。小雨染成芳草色,好风吹断画檐声。剪灯院落晨犹冷,卖酒楼台晚旋晴。莫道此翁游兴懒,兰亭禹寺已关情。
西雨轩
明·袁华
拄笏朝看爽气生,捲帘晚见湿云横。漏天未补娲皇石,噀酒俄倾蜀客觥。阊阖风来先拂奥,桑榆日薄又开晴。载歌暮捲西山雨,始信王郎负盛名。
清江图
元·贡性之
江驿背孤城,江流绕舍清。露枰松下弈,驿骑柳边行。帆落晴窗影,钟传雨寺声。堆床馀简帙,列座总耆英。燕语能留客,鸥驯解结盟。诗邮趋堠吏,衙鼓集关兵。薄俸尊仍满,新知盖屡倾。不.....
秋日圆明园即景
清·爱新觉罗·弘历
红叶千林似锦张,秋容端不让春光。南轩日暖帘初捲,曲沼波寒鱼半藏。战雨晚桐漏疏影,冒霜早菊先重阳。平添诗客三分兴,熟境应忘若个忘。
暮秋由一面山之金州长甸铺作(其六)
清·多隆阿
闻鸡复命驾,早渡碧流河。再行三五里,村小枕山阿。桥横东西涧,场筑南北坡。老农呼岁歉,害稼暑雨多。适逢三叉路,未敢率尔过。停车子细问,周行亦不讹。在原碾白草,踰岭陟翠螺。牧.....
东溪精舍杂咏为吴中美作
明·王恭
延陵精舍东溪口,六曲屏山对虚牖。绝壁连冈入万松,一涧盘陀大如斗。盘石垂萝密更偏,黄精潭上写冰弦。化成水月三千界,古洞烟霞小有天。烟霞杳微茫,水月澹忘知。谁知鲁中叟,发彼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