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
月
十
二
日
由
杭
挈
眷
至
湖
与
叔
兄
同
居
(
其
四
)
诘
朝
偏
值
石
尤
风
,
骇
浪
惊
涛
在
眼
中
。
无
福
看
山
峰
压
背
,
有
缘
邀
月
色
当
空
。
长
途
霜
气
催
诗
稿
,
满
郭
清
光
到
泮
宫
。
儿
女
不
知
重
聚
首
,
也
从
侪
辈
乐
融
融
。
写景
抒情
亲情
自然风物
节气
长途旅行
满城光景
生活场景
译文
明天早上正好遇到了恶劣的风,看到的是惊涛骇浪。
没有福气看到山峰压在背后,但有机会邀请月光洒满天空。
长途跋涉的寒气催生了诗稿的完成,整个城市的光亮照亮了学校。
儿女们不知道再次相聚的重要性,但也会和同伴们一起快乐地相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许传霈在正月十二日由杭州携家眷前往湖州与叔兄同居时的所见所感。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象和内心情感。首句“诘朝偏值石尤风”,点明了旅程中遭遇的恶劣天气,石尤风是一种强劲的海风,暗示了旅途的艰辛。接着,“骇浪惊涛在眼中”进一步描绘了风浪之大,波涛汹涌的海面,形象地展示了自然界的威力。“无福看山峰压背,有缘邀月色当空”两句,转折笔锋,从自然景观转向内心感受。诗人虽无法亲临山峰,却有幸在月色下欣赏美景,表达了即使身处逆境,也能找到心灵慰藉的乐观态度。“长途霜气催诗稿,满郭清光到泮宫”则将视线转向旅途的终点——湖州。霜气不仅催促着诗人的思绪,也预示着旅程的结束。而“满郭清光到泮宫”则暗示了诗人对知识殿堂的向往与敬仰,以及对教育的重视。最后,“儿女不知重聚首,也从侪辈乐融融”两句,以家庭团聚的温馨场景收尾,虽然儿女们可能并未意识到此次相聚的意义,但他们的欢声笑语,却让整个场面充满了和谐与欢乐。这不仅是对家庭幸福的赞美,也是对生活美好瞬间的捕捉。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以及对生活、家庭和知识的热爱与追求。
猜您喜欢
元符己卯冬至先君罢兴国令宿皇恐滩有诗云倦客逢长至扁舟泊远滩居常谙寂寞童稚笑相欢后十七年自成均谒告还乡是夕沿斡宿新淦寺有感赋此
宋·黄彦平
去年度长淮,霜月照孤驿。今年适异县,香雾依禅寂。人生几冬至,南北均行役。风枝无停号,遗句诵悽恻。生男当门户,堕地要膂力。抚我谓我臧,诲我以文术。宁知事大谬,木拱玄尚白。百.....
和韧叟归耕釜麓出都感赋元韵(其二)
清末近现代初·吴重憙
伊人露白更葭苍,宾雁俄看起一行。共叹崦嵫新岁月,幸联桑梓旧家乡。诗人历下推庭实,野语齐东署弁阳。说我故园耆宿事,风流文达记沧浪。
题雪江归钓图送卯君还里
清·张若霭
先生如雪不可污,对之凛凛寒生肤。长安热地君不热,曰归弄钓枞阳湖。湖上宝珠光一合,万鸟不动山模糊。东郭履敝袁未起,行者卧者何为乎?独居舴艋聊尔尔,百年张陆真吾徒。野人之舟大.....
至正乙巳纪兴十首(其六)
明·袁华
苍龙何煌煌,芒角在东方。感时耿无寐,起视夜未央。晨兴粪田畴,洒流固堤防。谷雨扇条风,负耒欲分秧。立苗本欲疏,薅锄莠与稂。耕耘不卤莽,所报千斯仓。岂惟田畯喜,妇子亦洋洋。严.....
次程斗山村居韵(其六)
宋末元初·杨公远
茅结两间月,白云分半间。利名俱拚舍,云月共清閒。来辙元无俗,论交赖有山。谢渠梁上燕,社后又飞还。
赠旧令楼君(其二)
明末清初·屈大均
湘湖空忆紫莼时,一笑江山似奕棋。种秫未收频解组,流溪父老至今思。
云
宋·张方平
无端聚散千形出,本是轻清一气浮。终古光阴宁变坏,四时景象自迁流。宝华馥郁周三界,綵仗氤氲过十洲。远望非烟笼凤阙,近观如穗起龙湫。馀霞映日晴相照,素练横空晚未收。迥汉归槎遥.....
寄弟
明·殷奎
故园二仲近何如,半载平安未得书。堂下紫荆长几许,墙阴翠竹胜当初。时常官府供徭役,旦日庭帏问起居。愧我飘蓬归已缓,不知归计尚全疏。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