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抒情
友情思念
季节情感
月光写景
异地怀人

译文

今夜在这皇城中赏月,月光漫撒好似白雪铺满大地。
再想想洛阳城,清秀的风光也很现在的一样。
料想你也定当在这个晚上与我同赏一轮明月,也看到了湖水像镜子一样清澈。
总是思念你的心,就像月亮的光即使相隔千里都能看的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月色如雪的夜晚,诗人在帝都长安(即“帝城”)仰望明亮的月光,不禁想起遥远的洛阳城,其清辉正如眼前所见。这场景触发了对友人的思念,知道那位朋友此时也可能在望着同一轮明镜般的湖水。诗人通过这种共享的自然美景,表达了彼此之间隔阔千里的相思之情。这里的月亮不仅是夜晚的照明者,更成为了连接两地思念的心灵纽带。这也正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一种意象运用,即借助自然景物来表达人的情感和思想。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幽远,通过对月亮的描写传达了深沉而哀愁的情怀。从艺术构成上看,这是一首采用五言绝句形式的古体诗。每句诗都紧扣主题,情感流露自如,给人以静谧和美好的审美享受。这也显示出唐代诗人的高超技艺,他们能够在极为简练的语境中,展现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意境。

刘禹锡

810首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汉族,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