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
乐
天
登
栖
灵
寺
塔
步
步
相
携
不
觉
难
,
九
层
云
外
倚
阑
干
。
忽
然
笑
语
半
天
上
,
无
限
游
人
举
眼
看
。
写景抒情
地点写景
山水写景
秋日写景
登高怀古
登塔记游
译文
一步接一步地相伴同行并不觉得艰难
我们在九重云外的栏杆旁驻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和谐共享的登山之旅,以及到达山顶后与众人共同仰望天际的情景。"步步相携不觉难"表明了朋友之间的默契与团结,即使面对困难,也因有彼此而不感到艰辛。"九层云外倚阑干"则描绘出登塔所达到的高处,仿佛置身于云端之上,与天相接。诗人在"忽然笑语半天上"一句中捕捉到了朋友间的欢声笑语,那些快乐的瞬间仿佛能飞扬到半空中,让人感受到无比的喜悦。而最后一句"无限游人举眼看",则展现了众多行者都抬头观望天际,寻找着心中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真挚表达,传递了一种超越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
刘禹锡
810首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汉族,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猜您喜欢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晚行竹林兄弟相率赋诗(其一)
宋·彭汝砺
苒苒秋风吹我衣,留连清胜夜忘归。眉横云外新蟾上,雪落林梢白鹭飞。
撼庭竹·宰太和日吉州城外作
宋·黄庭坚
呜咽南楼吹落梅。闻鸦树惊栖。梦中相见不多时。隔城今夜也应知。坐久水空碧,山月影沈西。买个宅儿住著伊。刚不肯相随。如今果被天瞋作,永落鸡群被鸡欺。空恁可怜伊。风日损花枝。
昨日
宋·赵蕃
昨日张帆著翼飞,今朝风送蹇驴骑。吴淞山水夙所爱,得意还教多赋诗。
清音阁同平仲夜话
明·张鼐
平子吾宗望,相逢此地游。湖山同是客,云物已先秋。北岭看松路,西溪听雨舟。眼中惟尔我,沈醉坐江头。
宿南华效白沙体
明·王渐逵
晓起篮舆快一登,三杯卯酒未瞢腾。天于胜地开三昧,我与卢能共一灯。云外飞来千世界,杖头攀处几崚嶒。买邻不用袈裟卜,自解藤蓑自曲肱。
满庭芳·偕察士安马明初登荀和叔广思楼
元·许有壬
沙路无泥,柳风如水,嫩凉偏入吟鞍。广思楼上,雨后看西山。回首炎氛千丈,便长啸、跳出尘寰。青天外,斜阳淡淡,倦鸟正飞还。郊原秋色里,望穷霄壤,倚遍阑干。问神仙何处,独占高寒.....
赠曹竹西画并题
明·姚绶
白下追游忆昔年,青山如画树如烟。郭家歌舞杨家酒,一度寻思一怅然。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