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
意
四
首
(
其
二
)
江
花
江
草
映
江
楼
,
写
出
江
天
一
片
秋
。
隔
岸
小
桥
低
数
尺
,
淡
烟
消
处
见
渔
舟
。
写景秋日
山水
秋节
写水
译文
第一句“江花江草映江楼,写出江天一片秋。”可以翻译为:江边的花朵和草地映照着江边的楼房,描绘出一幅江边秋天的景象。
第二句“隔岸小桥低数尺,淡烟消处见渔舟。”可以翻译为:小桥低矮地横跨两岸,淡淡的烟雾消散后,可以看到渔船的踪迹。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江边秋景图。首句“江花江草映江楼”,以“映”字巧妙地将江花、江草与江楼联系在一起,营造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仿佛江面上的花朵与岸边的青草共同映照在江楼之上,展现出秋天特有的生机与活力。接着,“写出江天一片秋”一句,直接点明了季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秋天景色的赞美之情。这里的“写出”二字,不仅描绘了画面的呈现方式,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即通过这幅景象,将秋天的韵味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隔岸小桥低数尺,淡烟消处见渔舟”两句,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和动态美。小桥横跨两岸,虽仅数尺之高,却为静谧的江面增添了几分生动。而“淡烟消处见渔舟”,则在烟雾散去的瞬间,渔舟悄然出现,这一细节处理得恰到好处,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又赋予了画面以生命力,让人仿佛能感受到渔舟轻轻划破水面的声音,以及渔民归家的温馨场景。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江边秋景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的抒发,是一幅充满诗意的画卷。
马臻
199首
别号虚中。宋亡后学道,受业于褚伯秀之门,曾隐于西湖之滨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波光亭
宋·王庭圭
绕亭春水縠纹生,拍岸风微镜面平。日破浪花摇柱础,影浮山翠落檐楹。鱼跳莲叶东西动,月涌金盆表里明。夜久光凝收绿净,冷涵星汉逼人清。
秋夜怀云崖禅友
清·释敬安
云外佳期才一晤,人间小别又三秋。谁知夜静溪声里,明月怀君独倚楼。
江行吊宋齐邱
宋·辛弃疾
尝笑韩非死说难,先生事业最相关。能令父子君臣际,常在干戈揖逊间。秋浦山高明月在,丹阳人去晚风闲。可怜千古长江水,不与渠侬洗厚颜。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