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秋景
夜景
咏物
咏虫鸟
哲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雨中的山房景象,充满了宁静与深邃的意境。首句“风枝翻夜鹊”,以动态的风与夜中的喜鹊,营造出夜晚山房的生动氛围,仿佛能听见夜风轻拂树枝,喜鹊在枝头跳跃的声响。次句“露井响秋虫”,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氛围,露水滴落在井口的声音与秋夜的虫鸣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生机的画面。后两句“安知灌园者,不与汉阴同”,则将视角转向了山房的主人——一位可能在园中劳作的农夫。诗人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这位农夫生活状态的思考与同情。这里的“灌园者”与“汉阴同”,可能暗指古代典故,即《庄子·外物》中提到的“汉阴之童”,比喻那些虽身处困境但依然保持本真、自得其乐的人。诗人借此表达了一种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劳作者的尊重与理解。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秋夜山房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蕴含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思考,以及对平凡生活中的美好与价值的深刻洞察。

猜您喜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旅舍
宋·陆游
寺钟吹动四山昏,系缆来投江上村。木落不妨生意足,水归犹有涨痕存。炉红手暖书差健,鼎沸汤深酒易温。勿为无年忧寇窃,狺狺小犬护篱门。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金液还丹歌(其十七)
唐·元阳子
阴阳冥寞不可知,青龙白虎自相持。年终变转自相啖,白虎制龙龙渐希。
晚秋野望
唐·刘沧
秋尽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开。高风疏叶带霜落,一雁寒声背水来。荒垒几年经战后,故山终日望书回。归途休问从前事,独唱劳歌醉数杯。
河传
清·杨继端
雨过。林霁。嫩凉初到,新秋天气。穿针恰上曝衣楼。同倚。晚霞如织绮。七襄轧轧何时歇。经年别。人世休嫌拙。渡银河,灵鹊多。蹉跎。海枯情不磨。
踏云行·赠道人
元·王处一
砖瓦高行,冶炉妙性。琴棋书画妆銮并。錾锤绳墨与熏缝,接栽出药俱邀请。速踏云行,蓦山溪岭。长思仙路重相等。西江月下望蓬莱,逍遥乐处全真省。
奉和望山应教诗
南北朝·萧悫
仙游本多趣,复此上秋初。岩低石倒险,岭高松更疏。峰形疑鸟翅,塞路似狼居。瞩望情无已,词殚意有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