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抒情
春日景物
闺怨情感
婉约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宫廷女子晨起准备朝见的细腻画面,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情感韵味。首句“象榻香浓翠幌春”,以“象榻”点出女子所处环境的奢华与尊贵,“香浓”则暗示了房间内弥漫的香气,营造出一种温馨而优雅的氛围。“翠幌”则为翠绿色的窗帘,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整个画面仿佛春天般温暖而充满生机。这一句通过视觉和嗅觉的双重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精致而富有情调的场景之中。次句“美人倦绣态横陈”,直接点出了人物——一位美人正在休息的状态。这里的“倦绣”不仅指她疲倦于绣花,更暗含了她慵懒、闲适的心情。而“态横陈”则形象地描绘了她随意、放松的姿态,透露出一种不经意间的美丽与自然。这一句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了女子的悠闲与自在。第三句“平明欲进朝天袜”,揭示了女子即将开始的一天的重要活动——朝见。这里的“平明”指的是清晨,时间的选择暗示了这一活动的庄重与重要性。“朝天袜”则是古代女子朝见时所穿的袜子,细节之处体现了礼仪的严谨与对皇权的尊重。这一句通过时间与物品的描述,巧妙地将个人生活与政治仪式联系起来,展现了封建社会中女性角色的特定地位与职责。最后一句“小立兰灯熨贴频”,描绘了女子在准备朝见前的最后动作——熨烫衣物。这里的“小立”表现了她的耐心与细致,“兰灯”则是一种特殊的照明工具,可能带有香气,增添了仪式感。“熨贴频”则强调了她反复熨烫的动作,既体现了对衣物的爱护,也暗示了她对自身仪容的重视。这一句通过动作与细节的描绘,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展现了女子在日常生活中对美的追求与对礼仪的恪守。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个宫廷女子晨起准备朝见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其生活的精致、情感的细腻以及对传统礼仪的尊重,是一幅融合了生活情趣与文化内涵的佳作。

袁桷

330首
举茂才异等,起为丽泽书院山长。成宗大德初,荐授翰林国史院检阅官。进郊祀十议,礼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请购求辽、金、宋三史遗书。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讲学士。泰定帝泰定初辞归。桷在词林,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卒谥文清。著有《易说》、《春秋说》、《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猜您喜欢

望远行
明末清初·屈大均
一朵青山一朵愁。飞瀑泪争流。夕阳更作一天秋。谁忍上高楼。花已落,不须春。镜台交与流尘。玉颜难再是西秦。魂梦且教逐行云。命薄古如此,枉用湿罗巾。
意难忘·秋闺
清·毛重芳
霜叶惊秋,渐庭梧乱落,翠影频收。桂屏香暗锁,羌笛弄深愁。蛩语切、晚砧幽。凉月印前洲。问夜来、几分寒色,未满衾裯。盘中玉露轻浮。却和成珠泪、日为君留。纵鱼笺十幅,谁寄海西头.....
重叠金(其八)
清末近现代初·樊增祥
翠桐疏雨抛珠泪。泪珠抛雨疏桐翠。愁黛远山秋。秋山远黛愁。影娥窥绿井。井绿窥娥影。红蕙晚庭中。中庭晚蕙红。
醉太平(其二)
清末近现代初·程颂万
罗衣绣纹。帘衣翠痕。去年花底温存。又今年断魂。啼鹃送春。啼莺恨人。梨花燕子重门。剩东风二分。
醉花阴·闺情
明末清初·沈谦
西窗斜日花阴下。正梳头才罢。对镜几徘徊,未到黄昏,又把云鬟卸。屏风自掩深寒夜。剪银台灯灺。收取入香奁,狼藉春山,留待檀郎画。
蝶恋花(其八)
宋·程垓
小院菊残烟雨细。天气凄凉,恼得人憔悴。被暖橙香羞早起。玉钗一任慵云坠。楼上珠帘钩也未。数尺遥山,供尽伤高意。伫立不禁残酒味。绣罗依旧和香睡。
雨中花慢
宋·苏轼
邃院重帘何处,惹得多情,愁对风光。睡起酒阑花谢,蝶乱蜂忙。今夜何人,吹笙北岭,待月西厢。空怅望处,一株红杏,斜倚低墙。羞颜易变,傍人先觉,到处被着猜防。谁信道,些儿恩爱。.....
拟行路难十八首(其三)
南北朝·鲍照
璿闺玉墀上椒阁,文窗绣户垂罗幕。中有一人字金兰,被服纤罗蕴芳藿。春燕差池风散梅,开帏对景弄禽雀。含歌揽涕恒抱愁,人生几时得为乐。宁作野中之双凫,不愿云间之别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