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廿
写景
秋景
怀古
抒情
音律
怀念故地
哲理性表述

译文

“明月不照夕,灯火乱星球。”可以翻译为:“明亮的月亮不照亮夜晚,灯火映照出混乱的星球。”
“一片娇波沈碧,短艇小虹桥。”这句诗描述的是:“一片碧绿的湖面上,泛起微弱的涟漪,一艘小船和一座彩虹般的桥相映成趣。”
“夜久阑干倚遍,安得铜琵铁板,水调唱歌头。”这句诗的意思是:“在漫长的夜晚,我倚着栏杆四处观望,多么希望能有铜琵琶和铁板演奏的《水调歌头》的曲调来为我带来慰藉。”
“切切小弦语,欸乃一声遥。空俛仰,廿年事,一浮沤。”这句话翻译为:“轻轻的小弦声响起,远远传来一声叹息。我空自感叹,过去的二十年仿佛只是一个泡沫般的存在。”
“堤柳多应相识,涴地不禁秋。”这句诗描述的是:“堤岸上的柳树应该都认识我,但秋天的到来却无法阻止地面上的污秽。”
“远忆苏翁菜圃,聊拥卧龙尘榻,不是宝钗楼。”这句话的意思是:“我遥想苏翁的菜圃,虽然简陋但可以让我像卧龙一样坐在尘土中,而不是在繁华的宝钗楼里。”
“丹灶起无地,长揖谢浮邱。”最后这句话的意思是:“炼丹的炉灶已经无处可寻,我向浮邱仙人深深一礼告别。”

赏析

此诗《水调歌头·胡氏问影楼秋夜闻曲》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魏元戴所作。诗中描绘了秋夜中月色朦胧、灯火闪烁的景象,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中听曲的感受,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哲思。首句“明月不照夕,灯火乱星球”以明月与灯火的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孤寂的氛围。接着“一片娇波沈碧,短艇小虹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水面景象,波光粼粼,仿佛是少女的眼眸,而小桥短艇则增添了几分生活气息。“夜久阑干倚遍,安得铜琵铁板,水调唱歌头”表达了诗人长时间倚靠栏杆,渴望能听到激昂的音乐,如铜琵琶、铁板般有力的旋律,唱响《水调歌头》这首古曲,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对艺术的向往和追求。“切切小弦语,欸乃一声遥”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琴声的细微与远方传来的一声吆喝,展现了音乐与自然的和谐共融。“空俛仰,廿年事,一浮沤”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个人经历的回顾,将个人的短暂存在与宇宙的永恒相对比,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堤柳多应相识,涴地不禁秋”则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堤岸上的柳树似乎认识诗人,而落叶随风飘落,不禁让人感受到秋天的萧瑟。最后,“远忆苏翁菜圃,聊拥卧龙尘榻,不是宝钗楼”通过引用典故,表达了对古代文人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处境的自我安慰。“丹灶起无地,长揖谢浮邱”则以道教炼丹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追求精神升华的渴望,同时也暗示了对世俗生活的告别,寻求心灵的解脱与超越。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和音乐的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猜您喜欢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