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
写景
抒情
季节
天气
岁月
老态
感恩
回报

译文

去年冬天,竹编的瓦檐上迎接着新雪,就像珍珠般晶莹的雪花落入酒盘之中。
正月里便已经回春,暖意渐浓,五更时分微微传来雁声,显得有些寒意。
知道门庭的寂寞,何必再用翟鸟(古代礼服上的饰品)来装点;虽然鬓发已衰残,但这岂是潘安(古代美男子)的年纪?
心中只有耿耿的报恩之情,自己剩余的岁月都当作六如来观看(这里“六如”可能是指“如梦、如露、如电”等意,强调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冬季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首句"去冬竹瓦迎新雪",通过"竹瓦"和"新雪",展现了冬季屋檐下积雪的景象,显得清新而宁静。"曾下珠玑到酒盘"则以比喻手法,形容雪花飘落如同珍珠般洒在酒盘上,增添了冬日宴饮的诗意。进入正月,诗人感到春天的气息开始温暖起来,"正月便回春意暖",暗示着冬天的严寒即将过去,生机勃勃的春天即将到来。然而,"五更微带雁声寒"又透露出一丝早春的寒冷,尤其是听到北归的大雁叫声,更添了几分凄凉。"门谙寂寞何须翟,鬓就衰残岂是潘",诗人感慨岁月流逝和个人境遇,门前的冷清无需过分忧虑,自己的鬓发虽已斑白,但并不意味着失去了青春活力。这里引用了典故,"翟"指古代贵族的冠饰,暗示诗人不求奢华;"潘"则借指潘岳,以其早衰的形象自比,表达对时光易逝的无奈。最后两句"祗有报恩心耿耿,自馀都作六如看",诗人表达了自己坚定不移的报恩之心,即使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如意,也以"六如"(即色、香、味、触、法、空)的佛教观念来看待,保持豁达和超脱的态度。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去春来的自然景象,融入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展现出一种淡泊而坚韧的人生态度。

郑刚中

678首
南宋抗金名臣。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年六十七岁。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治蜀颇有方略,威震境内。初刚中尝为秦桧所荐;后桧怒其在蜀专擅,罢责桂阳军居住。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桧死,追谥忠愍。刚中著有北山集(一名腹笑编)三十卷,《四库总目》又有周易窥余、经史专音等,并传于世

猜您喜欢

山中呈聂心远诸客(其二)
宋·文天祥
黄叶婆娑上钓舟,唤回旧梦到江流。多情政自怜樯燕,两鬓终当付野鸥。未说离怀向南浦,须知诗意在夔州。朔风昨夜吹沙急,早觉寒声战玉楼。
雨中感怀寄诸故人
明·田艺蘅
三十年来尚转蓬,学书学剑两无功。数椽茅屋寒江上,一树梅花细雨中。闻雁忽惊时序晚,对山不觉酒船空。高阳旧侣能相念,冰底双鱼尺素通。
忆旧游·题凫香客舫填词图
清·戴延介
正帆欹烟紧,雨揽灯凉,酒冷愁多。又是天寒矣,算惊心岁月,瞥影如梭。倚醉一声弹指,豪气尽销磨。叹十载萍飘,五湖梦远,心理旋螺。蹉跎。两吟鬓,只嬴得年年,载酒经过。惯领江湖味.....
晓枕过金洲戏作
明·陈献章
行人拍手笑天公,十月江湖未朔风。旭日上天才半赤,晴霞照水忽殷红。注目九江来艇急,回头三老著篙慵。何须却是苍梧道,不道天公也笑侬。
送徐望湖奉使南还吴中
明·孙承恩
季方才誉拟元方,盛世贤科尔擅良。黄阁久悬霖雨望,锦衣争羡姓名香。斗边银汉仙槎远,日下彤庭别思长。王事有程那滞得,秋堂夜雨待联床。
暮秋将归秦留别湖南幕府亲友
唐·杜甫
水阔苍梧野,天高白帝秋。途穷那免哭,身老不禁愁。大府才能会,诸公德业优。北归冲雨雪,谁悯敝貂裘。
出典宣城三首(其一)
宋·李含章
戛云秋翼健磨天,九万修程孰可肩。五马幸归乡国路,百城初认钓鱼船。馀霞绮阁方池上,宿霭人家叠嶂前。多感圣君垂异宠,力思报效向衰年。
寄惠山鉴长老
元末明初·谢应芳
太湖之阳九龙峰,金田蛰尔僧中龙。山头云出野漠漠,石眼泉落声淙淙。呵冰古砚写墨竹,扫雪幽轩看碧松。别来两度岁年晚,祇见梅花信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