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
遇
(
其
六
)
一
日
何
妨
见
百
回
,
一
回
经
眼
一
心
开
。
平
生
已
愿
低
头
拜
,
险
计
犹
拚
折
齿
灾
。
敢
道
看
花
非
好
色
,
早
知
掷
果
为
怜
才
。
遥
山
眉
黛
天
然
秀
,
那
是
相
如
画
得
来
。
写景抒情
情感表达
赞美
咏物
怀古
历史
译文
每日看数百次也不妨,每一次看到都会让我心生欢喜。
平生我愿意对某些事物低头致敬,面对危险情况我仍会选择承受其带来的灾难。
谁说看花就一定是因为好色呢?早先我就知道投掷水果是为了表达对人才的怜惜。
远处的山峦,那如女子眉黛般自然秀美,想必那是司马相如亲手绘出的景色。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孙原湘的《纪遇(其六)》,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欣赏。首句“一日何妨见百回”,描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极度渴望,即使日复一日地观赏也不厌倦。次句“一回经眼一心开”强调每次看到美景都能带来心灵的愉悦。“平生已愿低头拜”表达了诗人对美的敬畏和谦卑,他愿意向美低头,表示尊重。接下来的“险计犹拚折齿灾”则以略带自嘲的方式,说为了追求美,他甚至愿意冒险,哪怕可能遭受挫折。“敢道看花非好色”表明诗人并不避讳自己的爱美之心,但他更深层次的理解是,欣赏花朵不仅仅是表面的好色,而是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掷果”典故出自《世说新语》,诗人借此表达对才华出众者的欣赏,暗示看花也是对才情的赏识。最后两句“遥山眉黛天然秀,那是相如画得来”,将远山比喻为女子的秀眉,赞美自然之美犹如画工也无法描绘的天成,诗人认为这种美并非人力所能及,而是大自然的恩赐。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个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诗人对美的独特见解和对自然、人才的深深敬仰。
孙原湘
782首
孙原湘(1760~1829)清代诗人。字子潇,一字长真,晚号心青,自署姑射仙人侍者,昭文(今江苏常熟)人。清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充武英殿协修。不久得疾返里不出,先后主持玉山、毓文、紫琅、娄东、游文等书院讲席,学生多有成就。他擅诗词,主张“性情为诗之主宰”。又工骈、散文,兼善书法,精画梅兰、水仙。诗文与同时期的王昙、舒位鼎足,并称“后三家”或“江左三君”。著有《天真阁集》。一字长真,晚号心青,自署姑射仙人侍者。清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充武英殿协修。不久得疾返里不出,先后主持玉山、毓文、紫琅、娄东、游文等书院讲席,学生多有成就。他擅诗词,主张“性情为诗之主宰”。又工骈、散文,兼善书法,精画梅兰、水仙。诗文与同时期的王昙、舒位鼎足,并称“后三家”或“江左三君”。著有《天真阁集》
猜您喜欢
早秋夜作
唐·韦庄
翠簟初清暑半销,撇帘松韵送轻飙。莎庭露永琴书润,山郭月明砧杵遥。傍砌绿苔鸣蟋蟀,绕檐红树织蟏蛸。不须更作悲秋赋,王粲辞家鬓已凋。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醉中作
宋·陆游
名酝羔儿拆密封,香粳玉粒出新舂。披绵珍䱹经旬熟,斫雪双螯洗手供。吟罢欲沉江渚月,梦回初动寺楼钟。炉烟袅袅衣篝暖,未觉家风是老农。
题王元章画梅花
元·熊梦祥
水影晴光为写神,当时已是失天真。一从残角吹新曲,几向寒溪觅故人。缟袂归来犹有月,佩环飞去更无尘。莫言醉魄空离落,信把和羹属大臣。
大观四年春夏之交閒居无事触绪成咏得绝句五首(其五)
宋·李之仪
江南塞北遍曾游,一饭何方不可留。快箸旧尝便蛮耳,垂涎安得饫饘头。
江行吊宋齐邱
宋·辛弃疾
尝笑韩非死说难,先生事业最相关。能令父子君臣际,常在干戈揖逊间。秋浦山高明月在,丹阳人去晚风闲。可怜千古长江水,不与渠侬洗厚颜。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