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霖
行
女
娲
之
墓
波
面
悬
,
无
人
力
补
东
南
天
。
雷
公
玉
女
不
知
天
已
漏
,
复
鸣
天
鼓
大
笑
于
帝
前
。
江
翻
海
倒
地
无
轴
,
六
鳌
飞
上
层
霄
颠
。
遂
令
万
姓
赤
子
为
鱼
鳖
,
三
山
五
岳
俱
回
旋
。
郡
国
嗷
嗷
诉
愁
苦
,
九
龙
九
龙
尔
无
侮
。
吾
欲
诛
九
龙
,
醢
之
充
我
一
杯
脯
。
大
声
叫
帝
阍
,
又
恐
阍
者
怒
。
心
知
事
不
济
,
反
锁
卧
环
堵
。
即
今
一
月
仍
滂
沱
,
太
阴
犹
离
毕
之
阿
。
农
人
预
愁
耳
生
禾
,
百
草
烂
死
讵
足
多
。
丰
年
之
望
已
蹉
跎
,
霖
乎
霖
乎
奈
尔
何
!
写景
抒情
咏物
情感
怀古
农人
季节
夏天
雨景
赞美
悼亡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吴世忠的《夏霖行》描绘了一幅风雨交加、天地失衡的景象。诗中以女娲补天的神话开篇,暗示了天地间巨大的灾难,如江海翻腾、地轴倾斜,甚至导致万物生灵陷入困境。诗人借九龙之口表达百姓的哀怨和对天灾的无奈,他们祈求停止暴雨,但又担心自己的诉求被忽视或招致怒火。诗人的情绪随着情境起伏,从愤怒到忧虑,最后归于无可奈何的叹息。"丰年之望已蹉跎"表达了对丰收的期待落空,"霖乎霖乎奈尔何"则直抒胸臆,对持续不断的暴雨发出质问。整首诗语言生动,情感深沉,展现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