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写景
田园
抒情
哲理
怀古
夏景
咏物
抒情情感
佳节

译文

南面的水滨初见行船移动,此时太阳才刚刚升到一尺多高。
凉爽的西风推动惊涛骇浪,船儿每前进一步都在紧缩着江边陆地。
乱流从水口奔腾而出,行船艰难地前进,需要经常停下来等待。
中午时分回望远方,高高的城楼还可以数得清。
船在田地与湖泊间穿行,沿着树木指引的路前行。
我感叹农人的辛苦,因此心生同情与怜悯。
仔细看那位头戴斗笠的农夫,他的巧妙之处在于运用了某种方法。
六月江水退落,晚稻正适宜种植。
新生的稻苗借助土地的肥沃,收获时比常规种植的还要多。
我听说此事后感到犹豫不决,但突然间我明白了。
阴与阳相互为根,一转眼就会改变颜色。
世故需要更多的历练,人们往往因为误解而走错路。
船停岸边催促征骑启程,碧山之间落日余晖,景象萧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南浦出发,途中遭遇西风急流,艰难前行的场景。诗人沿途观察,看到田地间生长的晚禾,感叹农事的艰辛与丰收的喜悦。诗中蕴含了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农耕生活的同情与赞美。首句“南浦初移棹,日高才丈许”,开篇即点明行程的起点和时间,日出不久,诗人已启程。接着“西风送惊湍,步步蹙洲渚”描绘了沿途的艰难险阻,西风猛烈,水流湍急,船只每前进一步都显得格外吃力。“乱流溯水口,艰进屡延伫”进一步强调了航行的不易,船只在激流中逆流而上,每一步都需谨慎,停留之处也显得格外漫长。诗人通过这些细节,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与挑战。“亭午一回盼,楼橹尚堪数”描述了中午时分,诗人回望远处,仅能依稀辨认出几座楼台,形象地表现了行进中的孤独与遥远感。“舟行田荡间,缘木引前路”转而描写船只穿行于田野之间,仿佛是在树木间寻找前行的方向,既体现了自然环境的广阔,也暗示了人生的探索与未知。“吾方叹阿农,因之动恻楚”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深切同情,感叹他们面对自然与生活的双重压力。“细詷负笠翁,妙用在阿堵”则赞美了农民智慧与勤劳,通过巧妙的农事操作,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能获得丰收。“六月江水落,晚禾正堪布”描绘了六月时节,江水退去,正是晚稻播种的好时机,预示着丰收的希望。“新抽藉浮膏,所入倍钟釜”进一步说明了晚稻的成长得益于充足的水分和养分,预示着未来的丰饶。“予闻重踟蹰,豁然发良寤”表达了诗人听到这些后深思熟虑,内心得到了启发与觉醒。“阴阳互为根,翻手变苍素”揭示了自然界中阴阳相生相克的规律,同时也寓意着事物变化无常,需要灵活应对。“世故贵更练,接迹每多误”提醒人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应具备更多的经验与智慧,避免因盲目跟从而犯错。“舣岸促征骑,萧萧碧山暮”最后以诗人停靠岸边,催促赶路的情景结束,画面宁静而富有诗意,展现了旅途的终点与新的开始。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与赞美。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是一首具有深厚人文关怀的佳作。

钟芳

622首
改籍琼山。正德三年进士。嘉靖中累官至户部右侍郎。有《皇极经世图赞》、《续古今纪要》、《崖志略》、《钟筠溪家藏集》

猜您喜欢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