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山水
田园
晨景
季节
秋季
动物
飞鸟

译文

翻译:船在水中行驶,水面上雾气朦胧,清晨的露珠闪烁着白光,星星显得格外小。
翻译:高大的树木中传来残余的钟声,寒冷的烟雾中,鸟儿已经不见踪影。
翻译:低洼的田地刚下过雨,雨水充足,一盏灯在茅屋里亮着,迎接清晨的到来。
翻译:林子外面传来桔槔的响声(桔槔是古代的一种提水工具),早起喂牛的人已经开始说话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舟行于水面,水汽弥漫,晨星微弱,露珠晶莹剔透的景象。高树之下,钟声悠扬,与周围的寒烟交织在一起,远处的飞鸟已隐没在烟雾之中。新雨后的田野显得格外丰饶,茅屋中一盏灯火照亮了黎明。林外传来桔槔的声音,农人在田间劳作,准备开始一天的生活,他们的对话声清晰可闻。整体而言,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清晨宁静而富有生机的乡村景色,以及劳动人民的辛勤与希望。诗人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将视觉、听觉和情感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淡雅而又富含哲理的意境。

张问陶

288首
张问陶(1764—1814),字仲冶,一字柳门,号船山、蜀山老猿,清四川遂宁人。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因故乡四川遂宁城郊有一座孤绝秀美的小山,形如船,名船山,便自号船山,亦称“老船”。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曾任翰林院检讨、江南道监察御史、吏部郎中。后出任山东莱州知府,后辞官寓居苏州虎邱山塘。晚年遨游大江南北,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病卒于苏州寓所。撰有《船山诗草》,存诗3500余首。其诗天才横溢,价重鸡林,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其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清史列传》卷七二《文苑传三》、《张问陶年谱》、《张船山书画年谱》等文献。遂宁市船山区即以区内文化名山船山及乡贤船山先生张问陶命名。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一字柳门。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病卒于苏州寓所。其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清史列传》卷七二《文苑传三》、胡传淮著《年谱》、《张船山书画年谱》等文献。著有《船山诗草》,存诗3500余首。其诗天才横溢,价重鸡林,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也是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诗人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