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东禅寺
抒情
离绪
怀古
惜时
写景
写人

译文

我并不讨厌常常做客,已经十次来到这东禅寺。
孩子们知道我的姓名,他们的笑脸在尘土中显得格外亲切。
我的懒散性格好像真有些认识,中年时光催人,我不免急促了一些。
我穿过两个州城的八个城口,心情矛盾、惆怅,独自徘徊。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张问陶所作的《过东禅寺》。诗中描绘了诗人多次造访东禅寺的情景,以及在寺庙中的所见所感。首句“不厌常为客”,表达了诗人对东禅寺的深厚情感,即使频繁来访也不感到厌倦,流露出一种亲近与依恋之情。接下来的“东禅十度来”点明了诗人多次到访的次数,增加了时间的累积感和情感的深度。“儿童知姓字,面目笑尘埃。”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寺庙中的场景,孩子们认识并称呼诗人,他们的笑容如同拂去尘埃,给人以温暖和亲切之感。这里不仅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也体现了诗人与寺庙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懒性真如识,中年急景催。”诗人自述自己的性格如同对寺庙的了解,既表现出对寺庙的熟悉与喜爱,也暗示了岁月的匆匆流逝,中年的时光紧迫,让人不禁感慨时光易逝。最后两句“两州分八口,离绪独徘徊。”揭示了诗人的家庭情况,他身处两地,分别照顾着八个孩子,表达了作为父亲的责任与辛劳。同时,“离绪”二字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他在忙碌与责任中徘徊,难以割舍对家人的牵挂。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东禅寺的深情厚谊,以及在繁忙生活中对家庭的深深眷恋,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

张问陶

288首
张问陶(1764—1814),字仲冶,一字柳门,号船山、蜀山老猿,清四川遂宁人。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因故乡四川遂宁城郊有一座孤绝秀美的小山,形如船,名船山,便自号船山,亦称“老船”。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曾任翰林院检讨、江南道监察御史、吏部郎中。后出任山东莱州知府,后辞官寓居苏州虎邱山塘。晚年遨游大江南北,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病卒于苏州寓所。撰有《船山诗草》,存诗3500余首。其诗天才横溢,价重鸡林,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其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清史列传》卷七二《文苑传三》、《张问陶年谱》、《张船山书画年谱》等文献。遂宁市船山区即以区内文化名山船山及乡贤船山先生张问陶命名。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一字柳门。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病卒于苏州寓所。其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清史列传》卷七二《文苑传三》、胡传淮著《年谱》、《张船山书画年谱》等文献。著有《船山诗草》,存诗3500余首。其诗天才横溢,价重鸡林,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也是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诗人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次韵郑盱眙见寄并简其甥刘君
宋·陆游
衣上空嗟京洛尘,故交半作白头新。众中初得见吾子,东观已疑无若人。仗马极知非久斥,沙鸥要是孰能驯。两章英妙同时到,赵壹囊中却未贫。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