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
雨
二
日
与
亥
白
搜
剔
武
连
轶
事
咏
之
得
四
首
(
其
三
)
觉
院
寺
古
佛
饱
风
霜
,
螺
汗
莲
灯
死
。
时
有
频
迦
鸟
,
来
衔
贝
多
子
。
僧
残
敕
牒
诬
,
谁
辨
元
丰
玺
。
怀古
地点
僧人生活
杂咏
译文
古佛经历无数风霜的侵袭,在螺钿的莲灯下逝去。
偶尔有频迦鸟飞来,用嘴叼走贝多树的果实。
僧人因受到诽谤和敕令的冤枉,谁又能分辨出元丰年间的玺印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寺中的凄凉景象,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和宗教的神秘氛围。首句“古佛饱风霜”以“饱”字生动地刻画了佛像历经岁月洗礼,见证了无数风雨变迁的形象。接着,“螺汗莲灯死”一句,通过“死”字,赋予了莲灯以生命,暗示其在时间长河中逐渐消逝,象征着时光的无情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时有频迦鸟,来衔贝多子”描绘了一种自然与宗教的和谐共生,频迦鸟是佛教中的吉祥鸟,贝多子则是佛陀说法时所用的法器之一,这一场景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暗含了对佛法的崇敬和向往。“僧残敕牒诬,谁辨元丰玺”则转向了对历史的反思。这里提到的“敕牒”和“元丰玺”分别指的是皇帝的诏令和印章,暗示了权力与信仰之间的纠葛,以及历史真相可能被遗忘或篡改的无奈。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对历史真实性的追问和对信仰纯洁性的渴望。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宗教、自然和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真理和正义的不懈追求。
张问陶
288首
张问陶(1764—1814),字仲冶,一字柳门,号船山、蜀山老猿,清四川遂宁人。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因故乡四川遂宁城郊有一座孤绝秀美的小山,形如船,名船山,便自号船山,亦称“老船”。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曾任翰林院检讨、江南道监察御史、吏部郎中。后出任山东莱州知府,后辞官寓居苏州虎邱山塘。晚年遨游大江南北,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病卒于苏州寓所。撰有《船山诗草》,存诗3500余首。其诗天才横溢,价重鸡林,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其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清史列传》卷七二《文苑传三》、《张问陶年谱》、《张船山书画年谱》等文献。遂宁市船山区即以区内文化名山船山及乡贤船山先生张问陶命名。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一字柳门。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病卒于苏州寓所。其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清史列传》卷七二《文苑传三》、胡传淮著《年谱》、《张船山书画年谱》等文献。著有《船山诗草》,存诗3500余首。其诗天才横溢,价重鸡林,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也是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诗人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使东川·梁州梦
唐·元稹
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亭吏呼人排去马,忽惊身在古梁州。
袁守范君擢宪副九江赠以是诗
明·严嵩
歌襦棠郡留遗爱,建节霜台拜宠荣。此去威名庐岳重,向来风节秀江清。春城祖席维征骑,晓驿楼船动水程。别后相思何处所,烟消湓浦暮潮平。
酬对雪见寄
唐·许浑
飞度龙山下远空,拂檐萦竹昼濛濛。知君吟罢意无限,曾听玉堂歌北风。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