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写景
地点
怀古
抒情
季节
冬季
写雪
情感
友谊
山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张问陶在彰德地区游历时的所见所感。首联“振策游河朔,长杨覆古濠”中,“振策”表达了诗人出行的动态感,而“河朔”则点明了游历的地点。“长杨覆古濠”则以长杨树覆盖古老的壕沟,营造出一种历史与自然交织的氛围。接着,“回风漳水急,积雪太行高”两句,通过“回风”和“急流”的漳水,以及“积雪”覆盖的太行山,展现了季节变换下的壮丽景色,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雄伟与力量。“邺下才人健,西园逸兴豪”则转而赞美了邺下(即邺城)的文人雅士们,他们的才华横溢,意气风发,仿佛在西园中尽情挥洒着自己的激情与才情。最后,“独怜公宴日,王粲亦青袍”一句,将诗人的情感聚焦于一次公宴之上,提到王粲(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以“青袍”象征其身份,表达了对古代文人聚会的怀念与敬仰之情。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融入了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

张问陶

288首
张问陶(1764—1814),字仲冶,一字柳门,号船山、蜀山老猿,清四川遂宁人。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因故乡四川遂宁城郊有一座孤绝秀美的小山,形如船,名船山,便自号船山,亦称“老船”。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曾任翰林院检讨、江南道监察御史、吏部郎中。后出任山东莱州知府,后辞官寓居苏州虎邱山塘。晚年遨游大江南北,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病卒于苏州寓所。撰有《船山诗草》,存诗3500余首。其诗天才横溢,价重鸡林,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其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清史列传》卷七二《文苑传三》、《张问陶年谱》、《张船山书画年谱》等文献。遂宁市船山区即以区内文化名山船山及乡贤船山先生张问陶命名。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一字柳门。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病卒于苏州寓所。其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清史列传》卷七二《文苑传三》、胡传淮著《年谱》、《张船山书画年谱》等文献。著有《船山诗草》,存诗3500余首。其诗天才横溢,价重鸡林,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也是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