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节日
端午民俗
写景抒情

译文

莲叶绽放芳香的时候,石榴的果实刚刚结成。
人们会进行长期的百草竞赛,同时也保留着为纪念某位先贤而进行的旧时习俗——祭祀三闾。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时的习俗与景象,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传统韵味。首句“莲叶抽芳际”,生动地描绘了夏日里莲花盛开,绿叶间绽放出美丽的花朵,象征着生机与繁荣。莲叶的生长与荷花的开放,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也寓意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次句“榴房结子初”,则将视线转向了石榴树。初夏时节,石榴花尚未凋谢,果实已经开始孕育,预示着丰收与繁衍的美好前景。石榴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吉祥之物,象征着多子多福、家庭幸福。接下来,“长年斗百草”一句,描述了端午节期间人们进行的草药比赛或采集活动。在古代,端午节有采草药以避邪驱病的传统,人们通过比较谁收集的草药种类更多、更珍贵,来增进健康、祈求平安。这一习俗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利用,以及对健康的重视。最后,“旧俗祭三闾”点明了端午节的核心意义——纪念屈原。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也是忠臣的代表。每年端午,人们会举行祭祀活动,缅怀他的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怀,表达对他的敬仰之情。这一习俗不仅传承了历史的记忆,也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端午节期间的自然景观、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展现了节日的丰富意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

胡宿

420首
(九九五~一○六七)。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历官扬子尉、通判宣州、知湖州、两浙转运使、修起居注、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以尚书吏部侍郎、观文殿学士知杭州。四年,除太子少师致仕,命未至已病逝,年七十三(《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三四《胡公墓志铭》)。他在北宋仁宗、英宗两朝为官,位居枢密副使,以居安思危、宽厚待人、正直立朝著称,死后谥文恭

猜您喜欢

九日社醉次陈克威韵
明·区越
人到开怀易放歌,社翁此醉客频过。残棋未落商山皓,丽句先惊水部何。乡曲论文耆旧少,橘林将实雪霜多。白头潇散风尘外,月旦从将水镜磨。
除夜约张梅境饮
宋·真山民
今日又除夕,君能为我来。烛光红照席,酒浪绿摇杯。腊带愁吟去,春随笑脸回。相看俱健在,莫管岁华催。
九月十日寄潘邠老
宋·贺铸
明月昔如许,怀人殊不来。徒歌桃叶曲,又负菊华开。尺纸缄愁去,扁舟载梦回。它年鸡黍约,千里信悠哉。
如梦令(其六)
宋·朱敦儒
莫恨中秋无月。多点金釭红蜡。取酒拥丝簧,迎取轻盈桃叶。桃叶。桃叶。唱我新歌白雪。
中秋同社诸子集方侍御宅得中字
明·欧大任
醉客挥毫倚玉骢,西园今夕正秋风。关山一赋秦城上,砧杵千声汉苑中。歌后新凉生觱篥,尊前清露滴梧桐。庾公此兴应非浅,月下何人赋最工。
烛影摇红·甲寅除夕
清·况周颐
问讯梅花,早春消息残寒外。小窗儿女自团圞,幽恨凭谁解。往事思量莫再。隔朦胧、金炉翠霭。为谁诗鬓,苦恨消磨,年年春在。鬯好屠苏,引杯不分愁如海。椒红柏绿总依然,谁念朱颜改。.....
天宁寺叠前作韵
清·爱新觉罗·弘历
柰苑香花集禅侣,慈宁万寿祝如陵。似兹那可异端辟,但彼谁臻最上层。忘所入流佛惟寂,遇佳得句我犹能。论民便欲论其苦,廿七年来心是凭。
同张仲修再过刘子
明·何景明
刘家好兄弟,邻近苑西楼。数有花辰会,兼成月夜游。留徐还下榻,访戴不回舟。况接张公子,诗轻万户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