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写景
地点
山水
情感
思乡
思念
山水田园
名胜

译文

译文:敏公远居在洞庭湖的西边,那里的烟波浩渺,仿佛让人迷失了方向。
译文:落日余晖映照着被晚霞切割成不同形状的山峦,扬帆时鼓声角声伴随着凄厉的风声。
译文:鱼龙在潮水上涨时忽隐忽现,橘树和柚树参差不齐地压低了树冠。
译文:东崦的人家更加清幽绝俗,也想要来到这里隐居作幽栖之所。

赏析

这首元代诗人子贤的《寄敏仲谦于洞庭翠峰寺》描绘了一幅洞庭湖畔静谧而略带悲凉之美的画面。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敏仲谦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洞庭湖独特景致的独到观察。首句“敏公遥住洞庭西”,点明了友人的位置,同时以“遥”字暗示了空间的距离感,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接着,“咫尺烟波路欲迷”一句,通过“烟波”与“迷”字,不仅描绘了洞庭湖面的广阔与朦胧,也隐喻了诗人对友人所在之地的向往与追寻的艰难。“落日断霞山叠叠,扬舲鼓角风凄凄”两句,进一步渲染了黄昏时分洞庭湖的景象。落日余晖与断续的晚霞交织在层层叠叠的山峦之间,营造出一种既壮丽又略显孤寂的氛围。而“扬舲鼓角风凄凄”则通过船只航行与鼓角声的描述,以及“凄凄”的风声,增强了画面的动态感与情感色彩,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更加生动且富有感染力。“鱼龙出没随潮上,橘柚参差压树低”两句,将视线从广阔的湖面转向更为细致的自然景观。鱼龙在潮水的推动下或隐或现,橘柚树的果实挂满枝头,与低垂的树枝形成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暗含着对友人生活状态的关切与想象。最后,“东崦人家更清绝,也思来此作幽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宁静生活的渴望。这两句不仅深化了主题,还通过“也思”二字,巧妙地将诗人与友人的情感联系起来,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综上所述,子贤的《寄敏仲谦于洞庭翠峰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壮美又略带哀愁的洞庭湖畔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情。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秋浦歌十七首(其六)
唐·李白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