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抒情
音韵赞美
地名字词
民间民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北归途中,在常秀之间听到的船夫号子,表达了对这些歌曲的独特感受。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将常秀间的船夫号子与吴侬软语进行比较,突出了后者音韵之美,而前者则显得粗犷、质朴,甚至有些鄙俚。然而,正是这种朴素的歌声,让诗人感到格外愉悦和满足,仿佛是心灵深处的一种共鸣。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刘连州竹枝之意”为引,表明自己创作这十二阕作品的灵感来源,旨在通过音乐传递劳动人民的艰辛生活状态,与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竹枝词》有异曲同工之妙。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民间音乐的深刻理解和欣赏,也体现了他对底层人民生活的关注与同情,以及通过艺术形式传达社会现实的意图。

王恽

456首
元朝著名学者、诗人兼政治家。一生仕宦,刚直不阿,清贫守职,好学善文,成为元世祖忽必烈、元裕宗真金和元成宗皇帝铁穆耳三代著名谏臣。其书法遒婉,与东鲁王博文、渤海王旭齐名。著有《秋涧先生全集》。散曲创作,今存小令41首。大德八年六月二十日,在汲县去世,终年七十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