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抒情
山水田园
怀古励志
赞颂抒情
豪放赞美
地方赞美
读抒怀

译文

牧龙天上的时光何时能回归,因为失去了五色斑斓的仙龙。
暂时被贬到南昌做隐士一样的官吏,最终会回到东观校对蓬山之书。
你的高名早已在江表传开,非凡的气质如今仍然在斗间显现。
你的才思如泉涌,下笔不停,文章清丽如星汉泻入银湾。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庭圭所作的《再用前韵酬胡观光》。诗中描绘了一位牧龙者在天界与仙龙失散后,暂谪人间为隐吏,最终会归东观校对蓬山的情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才华横溢之士的赞美之情。首句“牧龙天上几时还”,以牧龙者在天界的形象开篇,暗示其非凡的身份和超凡脱俗的生活状态。接着,“因失仙龙五色斑”一句,通过失散仙龙的事件,进一步强调了牧龙者的特殊身份和经历,同时也为下文的转折埋下了伏笔。“暂谪南昌为隐吏,会归东观校蓬山”两句,描述了牧龙者从天界降临人间,担任隐吏的经历,以及最终回归知识的殿堂,校对蓬山的典籍,体现了其对知识和学问的追求与热爱。“高名久已闻江表,异气今犹出斗间”则通过“高名”和“异气”的描绘,展现了牧龙者在世间的声望和独特气质,暗示其才华横溢,与众不同。最后,“下笔不休才思阔,清如星汉泻银湾”两句,以生动的比喻,赞扬了牧龙者才华横溢、文思敏捷的特点,将他的作品比作清澈的银河泻入深邃的海湾,既表现了作品的高雅与深邃,也体现了作者对其艺术成就的高度评价。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牧龙者非凡经历和才华的描绘,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气质和对知识、艺术的不懈追求,表达了对才华横溢之士的崇高敬意。

猜您喜欢

故人过访
元·廖大圭
七尺长身卧故庐,日斜起坐对残书。几人岁晚能相问,一榻山中独久虚。好客新秋来杖屦,小窗暮雨共盘蔬。相看道义有真乐,万事悠悠总不如。
赠方矩之
元·张仲深
化城尽属利名场,门外三车日日忙。自畏简书为府史,故知文字重经王。天华晓雨苍云湿,贝叶翻风白昼香。江海红尘一千丈,静边心地自清凉。
林泉诗卷
明·庄昶
谁能一日忘天下,高枕青山白发深。凤鸟河图终此梦,白云流水亦何心。明良契合从天地,孔孟行藏自古今。俯仰百年供抱膝,不须閒起卧龙吟。
赠子固舍人(其一)
宋·释道潜
文章炜烨动当时,隽乂虽多不并驰。解激颓波旋往古,独怜夫子抱青规。山川淑气真能感,宇宙雄名岂浪垂。未信长途老天马,行看蹴踏上瑶池。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
宋·陈师道
侧径篮舁两眼明,出山犹带骨毛清。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
次叶师与诸生讲书钟楼寺闻钟作
明·唐顺之
早岁传经发已斑,寄身精舍渺人寰。苔边屦迹堪盈户,花外钟声正掩关。骤觉海潮生静夜,却随仙梵响空山。先生嘿嘿隐几坐,试问诸生醒梦间。
行路难
明·黎贞
君不见天上浮云任舒卷,白衣苍狗须臾变。又不见瞿塘嘈嘈水倒流,奔湍激石能覆舟。人情有时亦如此,纷纷轻薄何足比。平常意气同死生,急难何堪托终始。岭南狂客孤且贫,常将青眼待时人.....
寿易吾豫先生余居山中其次公仲文徵诗寄祝
明末清初·张穆
晚年初慰买山情,久已闻君遁迹耕。吾道远人惟自爱,父书留子不求名。得閒乱世谁知惜,觅句青山俗不争。舒啸峰头望瀛海,漫逢青鸟寄音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