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
灵
仲
通
侄
一
楼
山
色
好
,
山
是
飞
来
山
。
座
上
方
外
友
,
身
心
俱
閒
閒
。
秋
来
几
夜
梦
,
踏
月
到
其
间
。
更
转
语
方
定
,
瓦
炉
香
未
残
。
一
偈
聊
相
寄
,
山
寮
长
日
关
。
写景
秋天的写景
山水的写景
田园的写景
寄赠抒情
思念之情
译文
位于一楼处山色极佳,这山仿佛是从别处飞来的。
山上与友人相聚,身心都感到闲适自在。
秋天来了,我梦到了这里几夜,仿佛能踏月而来,身临其境。
交谈过后,周围环境更加宁静,只听到语言交流的声音,而瓦炉中的香火也尚未熄灭。
我用简短的诗话来表达我对这里的感情,并将此寄给山上的友人,希望能长时间在此处安住。
赏析
这首宋诗《寄灵仲通侄》由释如珙所作,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超然的画面。首句“一楼山色好”,简洁地赞美了山景之美,"山是飞来山"则富有奇特想象,暗示山势陡峭,仿佛从天而降,增添了神秘感。接下来,“座上方外友,身心俱閒閒”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同享受这份远离尘世的清闲,心境平和。诗人通过“秋来几夜梦,踏月到其间”流露出对山中生活的向往,夜晚的梦境中,他都能踏月来访,足见其情感之深。最后两句“更转语方定,瓦炉香未残”,进一步描绘了与友人交谈的情境,炉火微温,香气犹存,显得温馨而静谧。整首诗以寄赠的形式,传递出诗人对侄子灵仲通的关怀以及对隐逸生活的深深喜爱,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展现了禅宗诗人的淡泊心境。
猜您喜欢
七夕日游仙人洞
宋·朱翌
蝉引秋风上桂枝,登山临水不胜悲。兽蹲虎踞石见怪,天划神刓洞出奇。无复碧蓝鸡刷羽,空馀青栗猬攒皮。傥分衲子三椽屋,当与仙人五日期。
喜晴
清·爱新觉罗·弘历
过午铜鸢转,金风西北来。目随晶日朗,愁共絮云开。走壁蜗涎缪,出林蝉响豗。所欣不害稼,命勘近臣回。
和托斋尚书雨忆浣花堂寓宿之作
明·尹台
尚忆西岷云气生,犹思昏黑蜀星明。虚灯独夜草堂宿,细雨高秋木叶鸣。天地名贤空往迹,山川文藻漫含情。谁言紫阁青扉梦,长动烟猿水鸟声。
刘景孟宪使招游东湖观史浩丞相所凿补陀(其二)
明·游朴
面面岚光拥翠芜,东湖真不让西湖。中流堤比苏公曲,绝峤山疑处士孤。细雨清湍回藻荇,深秋红叶间菰蒲。主人选尽区中胜,消受如泉酒百壶。
游小金山(其二)
明·霍韬
落叶风吹暂掩关,敲冰吟对老僧閒。火融霜气红归树,烟化泉声白到山。近砌竹炉茶正熟,绕窗松径鹤初还。若令坡老重来日,万劫都同转盼间。
登雨花台高处亭子
清·吴进
高上石子冈,雨霁草犹湿。孤亭在山巅,半为樵牧集。有风云不留,无人鸟自入。人烟纷目前,远山近城堞。风气此独殊,秋深未黄叶。
南乡子(其二)野泊值小寒日,敬借家大人韵
清末近现代初·易顺鼎
楚尾更吴头。篷影如云暝未收。雁与间鸥同渚卧,休休。出处途分漫代筹。沽酒向津楼。隔岸风灯乱醉眸。客里小寒春又近,堪愁。一派江声尚送秋。
晚坐弘济寺
明·阮大铖
古柳参差掩寺门,荆篱石埠自为村。风严乌榜通菱浦,日落渔炊就荻根。野月荒荒难辨色,江峰寂寂更何言。灯前无限浮沈思,销在菰香水鹤喧。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